培育核安全文化 增强核安全意识

2010年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之后, 核安全已经成为广为公众熟悉的名词。

核能与核技术应用的普及使得核材料扩散和放射性物质流失的风险加大。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开发表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到, 仅2010年世界各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防止非法贩卖数据库”报告所涉及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案件就有147 起, 其中有13 起事件涉及非法持有和企图出售核材料或放射源。

去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和海啸, 致使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 人们被电视画面所展现出的核反应堆厂房现场的惨景所震撼, 尽管我们事后可以理性地看待和分析日本福岛核事故是由于两种自然灾害叠加所造成的, 但其所造成的放射性后果是严重的。相比核电安全而言, 发生核恐怖事件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这是因为此类事件是由人为的恶意行为造成的。恐怖组织和敌对势力获取放射性物质或核材料,目的就是要制造恐怖事端, 使公众心理上产生恐慌情绪, 严重破坏社会稳定。对于多数普通公众来说, 核知识仍然是比较欠缺和神秘的。随着核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核材料与放射源的管理难度也逐渐加大。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渠道向公众介绍核能和核技术的相关概念, 普及辐射防护知识, 增强公众的核安全意识。同时,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避免传递不准确或不正确的信息而引起恐慌。

核安全文化是近年来在核安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的意义是使人们能够充分地意识到核恐怖主义威胁的真实存在, 认识到核安全工作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公众自觉支持和维护核安全制度的意识。核安全文化的元素包括了立法和监管制度、信息情报分析、对威胁的认识和评估、对维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所投入的必要人力和财政支持、对从业人员的审查和定期培训以及建立相关信息保密制度和制订相关质量控制计划等内容。因此, 建立核安全文化是维护国家和企业核安全制度有效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