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三项用户成果接连在《自然》杂志发表

2010年发现的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A1-xFe2-ySe2(其中 A = K, Rb 或 Cs, 及部分替代的Tl)为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类超导体在常压下的超导转变温度约为32K,中子散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超导样品具有很强的反铁磁磁距,并在铁离子的正方型格子中存在铁离子有规律的缺位。为何这样高TC的超导电性能够在如此强的磁背景中存在,以及反铁磁和铁离子有规律的空位如何对超导电性产生影响等问题备受关注。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关联电子系统中的超导电性是由其晶体结构、电荷、轨道和自旋的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对超导电性的影响可以通过外部参数的改变,如施加压力、磁场等进行调控。其中,压力是一种“干净”和有效的调控方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用改变研究系统的化学构成就能实现对系统的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及其相关合作现象的有效调控,从而揭示其内在的物理机制。比如,利用压力手段可以改变电子密度、电子轨道的杂化和磁性能等,由此导致许多重要物理现象,如金属-绝缘体相变、价态变化、超导相的出现等。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国家超导实验室赵忠贤院士小组的孙力玲研究员及其合作者与美国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毛和光院士、陈晓嘉博士等合作,利用自行研制的高压—低温—磁场联合测试系统对这类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进行了系统的高压原位输运性能和磁性能的研究。他们发现,这类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在压力小于10 GPa (1GPa=1万大气压)时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直至消失;而当压力高于10 GPa以后,系统出乎意料地进入了一个新的超导态,超导电性再次出现。这个由压力诱发的第二个超导相的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8K,远远高于第一个超导相的最高超导转变温度,是已有报导的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家族中的最高超导转变温度。

为了澄清压力驱动的超导再现是否与压致晶体结构的变化有关,在与上海光源硬X射线微聚焦线站(BL15U1)杨科、李爱国的紧密合作下,在高压下对这种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X-射线微区衍射测量和分析,得到了晶体结构与压力间的直接实验证据。原位的X-射线微束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研究的压力范围内没有发现一级结构相变,这表明压力诱发的超导再现是在同结构下产生的。该项研究中发现的同结构下由压力调控的超导电性的消失和随后的超导电性的再现现象在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体中均未曾发现过,因此,这一结果不仅对理解这类新型铁基硫族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机制和探索新的超导体提供了启迪,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高温超导体超导机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483, 67–69 (01 March 2012)。此前,Nature网站的新闻专栏对该项成果进行了专题报导(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