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干细胞移植并非儿童白血病最佳选择

4月12日,新英格兰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研究结果,对于诱导化疗无效的儿童ALL患者来说,干细胞移植或许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一结论或改变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案。

儿童ALL十分罕见,仅占总数的2%-3%,属于高风险人群。目前当此类患者诱导治疗无效时,医生通常会选择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而此项研究发现,6岁以下的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化疗的效果要优于干细胞移植。

研究作者之一的田纳西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肿瘤部门主任Ching-Hon Pui博士说,这项结果令人十分惊喜,这说明对于某些患者来说采用化疗会是更好的方法,而不是大多数儿童肿瘤专家认为的最佳治疗方案干细胞移植。

我相信目前的证据已经足够支持此疗法应用于临床,Ching-Hon Pui博士说。

诱导治疗通常包含3-4种药物,包括,类固醇,长春新碱,天门冬酰胺及danorubicin。分析发现,诱导治疗失败的患者预后较差,10年生存率只有32%,而诱导治疗后进行移植或化疗的患者治疗率很高,在发达国家约为80%-90%。

诱导治疗失败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发生率只有2%-3%,但却是儿童ALL患者最不利的结果之一。

研究人员在美国、欧洲、日本14个研究中心,1985年-2000年间,年龄为0-18岁的44,017名新诊断ALL患者中筛选出1014名(2.4%)诱导治疗失败的病例。研究发现诱导治疗失败的患者间具有高度不一致性,患者的预后效果取决于后继治疗。T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优于化疗,相反的,无其他不良特征的 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约占总数的25%)进行化疗的效果更佳。

另外,13%的诱导治疗失败患者有费城染色体,由于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格列卫)可改善其预后,未被纳入分析。

研究人员说,预后最佳的患者是年龄小于6岁或有高度超二倍体的 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该亚组人群单纯使用化疗的10年生存率为72%,这一结果相比于诱导治疗失败患者32%的生存率要好得多。分析显示,异体干细胞移植对于年龄小于6岁、诱导失败、细胞遗传学特征无高风险的前B细胞ALL患者无益。

鉴于此结果,Pui博士表示,不推荐1~6岁的无其他高风险的 B前体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进行移植。应首先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和巯基嘌呤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人继续强化化疗,效果较差的病人再考虑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