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天 院士

梁晓天——著名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

1923年7月生,河南舞阳人。
1942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1946年毕业后曾在家乡开元中学任教。
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研究生院学习,
1952年获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   
1954年9月回国。
1955年1月任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学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0-1982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兼化学部副主任。
1982年被选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1982-1984年先后任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198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任第三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化学会第23届理事长,中国质谱学会第一届常务
      理事、第二届理事长,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药学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河
      南化学所特邀研究员等,他还担任《中国化学快报》主编、《药学学报》副主编、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有机化学》和《化学学报》编委,兼任《四面体》、
     《四面体通讯》、《四面体计算机技术》、《药用植物》等杂志的顾问编委等。
1993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工作业绩:

梁晓天一生致力于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奋斗,他引进核磁共振新技术,简化ABC和AA′BB′系统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64年,他编
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核磁共振谱的中文著述《核磁共振解析简论》。1976年,他将自己在核磁共振氢谱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编著了《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释和应用》。他为在我国推广和应用该技术起了重要作用,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著作奖。   

梁晓天在其研究工作中,善于应用谱学技术测定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成绩卓著。发表研究论文达140余篇,除了核磁共振氢谱的著作外,与他人合著(译)了《仪器分析及其在生理科学中
的应用》等7部书。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的有4项,获部级以上奖励的有10多项。1961年,他领导研究了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和面部神经麻痹的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一叶碱,很快就搞清其化学结构,论文和日本人几乎同时发表,此项研究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时获此奖的项目还有防治慢性气管炎药物--杜鹃类药物。创新霉素是我国自己发现的抗生素,临床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它的化学结构由梁晓天等于1975年进行了测定。该项研究也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梁晓天指导的鹤草酚及鹤草芽制剂获1987年国家发明三等奖。鹤草酚是仙鹤草的有效成分,驱绦虫效果很好,而且无副作用。80年代初,梁晓天等研究发现霉变甘蔗病原菌为节萎孢,它所产生的毒素是3-硝基丙酸。此项研究获198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假密环菌甲素(亮菌甲素),其化学结构经梁晓天等测定为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新药。此项研究获得了1987年国家发明四等奖。青蒿素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抗疟药,梁晓天等利用原青蒿素的12-位羟基经一系列反应,制成青蒿素-氧-乙酸-牛血清蛋白复合物,以此为基础而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为进一步研究青蒿酯的代谢和临床研究做出了贡献。该研究获1988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除此之外,梁晓天还对克山病做了研究,并在二萜生物碱的化学结构测定和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梁晓天平易近人,诲人不倦,不尚名利,他热心扶助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仅从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到1982年内,他先后帮助别人解决了40多项测定化学结构方面的难题。他所带的研究生已有5名硕士生和16名博士生相继毕业,并都成了各部门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