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成为低碳生活的“引导者”

特别提示: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政府提出“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充分体现出“不一样的精彩”,并开创性地广泛倡导“绿色出行”,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响应。于是,大家在城市上方看到了久违的湛蓝,白云朵朵游弋,空气质量之好实属多年不见……
记者: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家亲身体验、也充分认同了低碳生活模式,这其中政府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政府作用,将这种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同感延续下去?

朱亚萍:很多城市在举办大型赛事的过程中,往往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都采取限行的方式。而深圳开创性地采取倡导“绿色出行”的模式,并且在实际运作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可见,深圳市民对于低碳环保生活的支持程度是很高的,深圳也完全有能力全面推行低碳生活。

我们注意到,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低碳族”,自觉地践行着低碳生活,也有人提出“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观念,这对于在全社会大力推广低碳环保理念,都是很好的。但是单靠这样的形式远远不够。这样的参与还仅仅停留在一种小众的层面上,无法真正形成社会公众的全面参与。

记者: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朱亚萍: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简要地说就是“引导”。从国家层面上看,关于低碳标准国家有关部委正在酝酿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届时相信将会有一系列系统而有效的强制性措施,对相关产业、行业的低碳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让全民共同参与。

刚才提到,低碳生活标准不是一个强制性标准,但是它对推动低碳方面强制性标准的建立,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已经逐步实现,低碳生活标准和低碳生产标准相互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的。比如一些国家的产品上甚至标明它的碳排放量,作为人们购买时的一个参考标准。

在这里就必须要提到政府、企业、公民之间共同推动的问题。政府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它发挥的是组织、制定、发布、引领、评估的作用。企业则可以发挥技术上的优势,参与标准的制定,比如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就是《京都议定书》的参与者,是中国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者、哥本哈根会议中国地区的领导者,完全有能力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而公民则是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他们也应该广泛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只有得到公民的认可和拥护的标准,才能具备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