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米袋子如何让人更放心

高农残空心菜、有毒大米、苏丹红鸡蛋、含瘦肉精猪肉……近年来,问题食品频频引发群体性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保胃战”不时见诸报端,日益引起市民重视。
虽然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已认证2万多个无公害农产品、1万多个绿色食品、2千多个有机农产品,“三品”总量已提高至“米袋子“、“菜篮子”中的两成,但说实话,这一比重着实有待继续提高。
米袋子菜篮子如何才能让人更放心?昨日,由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联合召开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工作会议在厦门闭幕,通过推动农业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来保障食品安全,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

标准化


农家、生态、野生、天然……对消费者常常产生错误诱导,让不少人屡屡“中招”,大呼上当。
“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厦门做出明确表示。
何谓标准化,通俗的说,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个标准。以无公害农产品为例,要通过产地认证、产品认证等一系列“复杂”的认证程序,最后才能获颁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并在销售终端明示。
标准化的好处是显见的。以厦门地产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为例,银祥无公害猪肉、金穗绿色大米、云香有机茶叶等80多个米面油肉蛋茶品种,消费者只须认准标识,就可保食用无忧,进而从脑海中彻底摆脱农家、生态、野生、天然等语汇的错误诱导。
农业标准化从厦门始发,让人们看到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希望。


基地化


“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要做到农业的标准化,必须从食品安全的源头开始抓起。
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哪里?答案是在农村,在田间地头,在养殖场所。
那么,“源头”放在一家一户的经营者手中安全,还是依靠基地化的规模经营安全?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全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马爱国在厦表示,要真正做到标准化,并使其产生放大效应,“必须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方式,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马爱国透露,今后要通过做好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基地管理,全面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十一五”期间,全国要新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000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600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100个。


品牌化


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必须先通过严格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程序,获颁相应标识。
然而,这并不表明,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在销售终端就一定能实现优质优价市场战绩。为什么?因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必须实施品牌战略,获得市场的公信力与美誉度。当然,这与消费者健康消费的意识也有很大关系。
真正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除了在源头把好质量外,在加工、储运、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还必须克服食品的二次污染,只有这样,辅以品牌推广,才能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马爱国说,近年来农产品品牌战略已取得突出进展。从2003年到2006年的三年多时间,“三品”实物总量扩大了4倍多,已占到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20%左右。
马爱国透露,“十一五”期间,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000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000个。“三品”实物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三品”总量在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