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火箭飞天“引路”的人

当“长征二号F”火箭将宇航员送入太空时,当“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嫦娥”奔向月宫时,人们可曾想过,是谁设计了火箭飞天的道路?

    中国航天领域,有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团队,他们由17人组成,平均年龄不到30岁,却承担了中国大部分火箭飞天轨道的设计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弹道设计领域的龙头,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世界瞩目、国人自豪的奇迹。

    这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一部“余梦伦班组”。

    “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组织细胞。航天是系统工程,班组是中国航天未来发展的关键、核心和基石,班组建设工程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项战略基础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表示。

    身正为范

    时至今日,余梦伦仍对我国第一枚仿制前苏联导弹“东风一号”的试验成功念念不忘。

    上世纪50年代,为了免受外国欺负,国家下决心搞航天。在举国关注,投入航天的形势下,东风一号导弹于1960年11月5日胜利发射成功。那一年,余梦伦刚刚来到原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

    “这让我们入了门,中国人还真能干点事。”他说。

    从此,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的年轻人,在导弹火箭弹道设计领域“一发不可收拾”,做出了一系列卓越贡献——1960年,他提出的三维弹道运动方程,改进了弹道设计方法,保证了落点精度,为我国以后的火箭弹道设计打下了基础;他提出的小推力弹道方案,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高达25%,这项突破性技术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的大型捆绑火箭设计方法,为发射外星打下基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余梦伦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他当过的最大的“官儿”是弹道组的工程组长,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

    2008年,这个团队被命名为“余梦伦班组”,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创新型班组。2011年建成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个科研类班组示范基地。他们先后荣获航天金牌班组、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创新示范班组”、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全国“工人先锋号”、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青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在余梦伦身先士卒的影响下,这个人才辈出、创新为魂、精诚协作的团队,诠释了“不同轨道、相同梦想、弹道有痕、进取无疆”的报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