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求实·奉献——记奋战在载人航天一线的共产党员

 新华网北京7月1日电 中国载人航天即将走过20周年的这个夏季,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取得关键性突破。

  20年寒来暑往,20载春秋冬夏,奋战在载人航天一线的共产党员,以不断超越的永恒追求、求真务实的特有传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托举起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自主创新、不断超越,是奋战在载人航天一线共产党员的永恒追求

  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交会对接成功那一刻,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崇峰感慨万千。

  连接两个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机构,是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复杂空间机构,而当初摆在他面前的方案,只是一张写着“无解”二字的白纸。

  张崇峰记得自己还在哈工大任教时,曾参观俄罗斯“能源”火箭公司对接机构研制车间。当时俄方负责人说,世界上所有的对接机构都是他们生产出来的,并极力怂恿中国也购买其产品。

  开出的具体价格张崇峰记不得了,“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必须突破和掌握的。“除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别无他路。”张崇峰说。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勇于创新、勇敢攻关的共产党人。

  接受邀请加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对接机构研制团队的张崇峰,与另外6名科研人员一起,正式开始了对接机构工程阶段的研制、试验工作。

  张崇峰和研制团队一开始就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思路——研制能与国际空间站相匹配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

  这种对接机构便于航天员在不同飞行器之间自如进出,但重量大、对接初始条件要求严格、构造复杂。

  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次挑灯夜战,201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交会对接机构首次应用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

  16年来,研制团队不仅研制出了对接机构,还拥有发明专利30余项,器件国产化率达99%。

  而这支当初只有7个人的小团队,已发展到100多人。年轻的中坚力量中,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在以创新和进取写就中国航天事业辉煌篇章的共产党员群体中,张崇峰和他的团队,只是璀璨星河中的一支。

  从2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起步那一刻起,共产党员用智慧与力量,书写着载人航天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从“三垂一远”发射模式,到国际先进航天测控网;从火箭控制系统采用更加精准的迭代制导手段,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交会对接机构;从神舟飞船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舱方案,到中国首创的N+1的交会对接模式……

  共产党人自主创新的超越精神,在天地之间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