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价牵一发动全身 提价似乎已在所难免

国内成品油面临涨价压力|国际油价率创新高发改委酝酿新一轮成品油调价

    步入7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如脱缰野马般飙升。7月2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72美元,创下了1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更为极端的预测认为,伴着冬季取暖高峰的到来,到下半年油价将至少达到80美元每桶。

    大多数民众或许认为国际油价的波动根本与己无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报道,国际油价飙升之际,两大石油巨头已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提价申请。国内成品油价格如果真的应声而动,所有人的生活和选择都可能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目前正游走于通货膨胀的边缘,用官方的语言讲就是“由偏快转向过热”,因此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通胀来临。尽管6月份CPI(消费物价指数)数据尚未公布,但是多方权威预测已经把这一关键数据指向4%以上。不幸言中的话,28个月以来的物价指数将创下新高。屡创新高的各地猪肉价格是推动CPI飙升的原因之一,而猪肉供给本身的时差,将让物价走高因素持续延长至9月份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追随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无异于火上浇油。由于成品油需求刚性的存在,市场会将涨价因素通过工业品成本、消费品成本这一链条,一直传递到最末尾的消费终端。由此,未来数月的CPI将会屡创历史新高。果真如此的话,大众的生活至少将在两个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其一,久违了的通货膨胀将正式降临,物价飙升,甚或引发恐慌性抢购;其二,利率水平将不断提高,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居民的理财偏好,股票市场也将因此而产生结构性动荡。影响可谓大矣。由此可见,成品油价格调高并非简单的从企业成本到售价的同比例提高,而是牵涉到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理应慎字当头。

    深入讨论成品油价格,我们就会发现这一价格的形成机制完全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怪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通过竞争形成公平的供给价格不同,我国成品油目前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寡头企业垄断供应,而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表面现象,零售油价从未出现过发改委允许的降价销售就是明证。再从价格的决定来看,发改委拥有行政性的决定权,目前的定价机制忽略了终端普通消费者的权力,只有两大石油巨头事实上单方面获得了游说行政部门的机会。

    两大石油巨头提交发改委的报告,必然要谈及自身经营的困难,特别是炼油企业大幅亏损问题,借以吁请政策支持。尽管媒体提出质疑,尽管多年的高额暴利足以弥补其短期亏损,尽管油价提高将大面积地影响公众生活,但一些迹象表明,提价似乎已在所难免。据报道,一些精明的批发商、加油站甚至货运公司等大户们已暗自囤油,期待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格后能大赚一笔。而成品油价格提高后各方的利益损失及其他不良后果,恐怕不在主事者考量之内。

    国际油价一直呈大幅上升的运行态势。2004年国家调整了3次成品油价格,2005年调整了5次成品油价格,2006年调整了2次成品油价格。但从2007年初开始,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回落,我国首次对无铅汽油价格进行了下调。上半年我市的93#无铅汽油、97#无铅汽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18%、7.03%,而0#柴油较上年同期上涨0.3%。但由于上半年国际油价大幅上扬,造成石油涨价压力较大。[延伸阅读:石油巨头逼宫发改委 10月成品油可能涨价]

    成品油调价声起业内人士称两石油巨头已提交申请

    继今年1月成品油价格下调后,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下,近期上调的可能性在增大。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这种压力必然很快传递到国内,估计成品油涨价方案很快就会出台。”昨日,一位石油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他介绍说,中石化每年炼制的石油大约在1亿吨,但其自产的原油只有40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都依赖进口。一旦国际油价上涨,意味着其亏损压力在进一步加大。

    “国家适时出台调价方案,并不是坏事。”该专家表示,虽然国际油价不会持续走高,但因各种突发事件及其引发的市场恐慌心理,都会导致全球石油市场震荡。中国的油价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有跌有涨,这很正常。

    国内上一次成品油调价举动是在今年1月。当时,国际油价已经从2006年的最高点每桶78美元,回落到55美元附近。因此,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以汽油为主的成品油价格,其中汽油价格每吨下调220元。

    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周报”中指出,此番油价上升源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尼日利亚局势动荡,欧佩克不准备在近期内增加原油产量等因素。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近期发布的一篇分析调研报告也预测,今年7月到8月国际油价将继续看涨,下半年会在波动中继续高位运行。

    此前据媒体报道,科威特一位石油专家预测称,今年夏季,国际油价将在每桶80美元以下徘徊。到冬季,油价将上涨到80~85美元。如果地区局势恶化而引发市场心理的剧烈波动,油价可能涨幅更大。

    上述专家表示,同以往一样,此番涨价也是源自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石油巨头的推动,他们已向发改委价格司提交了成品油涨价申请。

    不过,“涨,还是不涨”,仍是个难题。不涨,炼油企业不堪亏损;涨,消费者利益受到影响。

    关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即将上涨的消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对记者表示,他“还未听说”。

    他表示,调价方案要先报国务院批准之后才会公布。(第一财经日报)

    国内成品油面临涨价压力

    在上周连续5个交易日的上涨后,国际油价昨天已突破75美元。对于来势汹汹的此轮国际油价上涨,国内能源专家普遍认为,这轮来自国际的涨价压力,将会很快波及国内的原油及成品油市场。

    昨天,作为国际油价三大指标之一的布伦特原油收于75.62美元/桶,突破了75美元关口。纽约原油期货虽然小幅下跌,但8月原油期货依然高于72美元/桶。

    从2006年年中的那轮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看,当时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就是在超过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而当时,国家发改委给出的价格上涨理由,也正是“国际油价多日在每桶70美元以上”。

    目前的事实是,国内的几家重要炼油企业,都有超过一半的原油需要从国外进口。在国家发改委“解决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理顺成品油价格关系”的大方向下,让国内成品油价格跟随国际油价的变化而变化,显然是一个成熟可行的思路。

    不过,“政府决定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只考虑炼油企业亏损这一个方面的因素。”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油品是基础的生产资料,它的价格上涨影响面会比较宽。成品油价格上涨会对公交、运输、民航、农业等行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油价上调之后的补贴和补偿机制现在还没有跟上。”

    对于国际油价的上涨会经过多长时间传导到国内,董秀成认为,国内成品油价即使要上涨,政府的决策也需要一个全面的考虑过程。

    其实,对于国际油价的变动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持续跟踪。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近期发布的分析调研报告就显示,今年7月到8月国际油价将继续看涨,下半年会在波动中继续高位运行。而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国际原油市场这一轮的上涨,不会很快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