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世界粮价已进入新的平台

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长、美国对燃料乙醇的鼓励政策,是推高世界粮食价格上涨的制约性因素

    “世界粮食价格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国将很难独善其身。”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委员向《财经》记者表示。

    宁高宁称,中国的粮食问题有其特殊性,其核心影响要素则是大豆。一方面,中国小麦、大米等粮食供应基本充足,只有大豆供应严重不足,70%需要依靠进口;另一方面,中国一直没有把大豆作为粮食,而是作为油料作物看待。因此,“WTO谈判时,只有大豆价格是完全放开的,其他粮食价格则对全球市场是封闭的。”宁高宁说。

    他认为,最新一轮世界食品价格上涨,与中国大豆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有关。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大豆消费增长了十倍,现在每年需要进口约3000万吨,折合约两千万亩耕地。“这意味着中国大豆增量需求将很难通过自身增产解决,而必然和全球市场联系在一起。只要大豆价格和全球价格联动,其他粮食价格很难独善其身。”

    另一个影响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燃料乙醇政策。目前,美国每年用于提炼燃料乙醇的玉米用量在7000万吨以上,按照其产业鼓励政策,2010年玉米乙醇用量将超过1亿吨。由于玉米和大豆的种植用地可以互相调换,这必然会进一步推高大豆和玉米价格比价,使世界粮食价格达到新的高度。

    宁高宁认为,这一趋势并非完全不可逆,但只要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增长不变、美国鼓励燃料乙醇产业政策不变,世界粮价将很难从目前水平“掉下来”。

    “就好像世界油价再也不会回到20美元的时代一样,大豆三四美元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宁高宁说。

    宁高宁提出,为应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中国应该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养殖产业化水平。目前,中国粮食种植仍然以农民自发选种、自主耕种为主,缺乏细致的产业指导,中国的养殖业也以个体养殖为主,每年仅饲料玉米就需要消耗9000万吨,肉料比在1:2.8以上,大大高于美国1:2.2的水平。

    此外,中国应借鉴日本的做法,从源头上介入国际市场,尽快建立大豆储备机制。“日本每年都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玉米。去年国际玉米价格上涨了一半左右,但由于日本早早在美国兴建了粮库和物流系统,进口并未受太大影响。”宁高宁说。

    对于生物燃料推高粮食价格的争议,宁高宁表示,应从长远角度看待这一问题,不能因为粮价、油价上涨,就忽略了生物燃料环保、可再生的发展初衷。他表示,事实上,世界生物燃料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即由“粮食”和“非粮”作为原料到了“纤维植物”为原料的阶段。继玉米乙醇、木薯乙醇后,中粮正在着力研发以麦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纤维生物燃料技术,技术上已接近成熟,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成本问题。

    宁高宁还表示,要解决粮食产品加工贸易升级,就必须引入农村小额金融服务。2007年,中粮集团成功入股大庆商业银行,接下来将重点摸索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模式。目前,农村小额金融的症结是农户缺乏抵押物,中粮将尝试用收购的农产品如玉米、番茄、木薯等作为抵押物,为农户提供担保。不过他坦承,由于涉及到信用体系的调整,相关法律规定也不是很健全,目前,这一业务还处于试点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