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农民走出“大小年”怪圈

 眼下正是大蒜大量上市的季节,中新社记者6月2日在中国大蒜主产区山东金乡调查了解到,这里的大蒜价格在经历了2010年的“蒜你狠”和2011年大蒜价格大幅“跳水”之后,目前价格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在短短20天时间内,大蒜的收购价格已达到每公斤8元之多,且蒜农蒜商均出现观望惜售的局面。


  经济活动中,谁不想多赚几个钱?所以,小到蒜头,大到楼盘,当价格上涨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惜售。山东金乡大蒜收购价每公斤达8元而蒜农蒜商惜售,也在情理之中。


  惜售有惜售的甜头。大蒜如此,雪花梨也这样,2010年河北赵县梨果获大丰收,大部分果农采取了采摘后即销售的方式。小部分果农将梨果囤积,2011年5月左右,全国出现大范围梨果供不应求,河北赵县雪花梨因此价格暴涨,售价曾达每箱70元。这年,有果农因囤积惜售而卖高价收入超百万元。


  惜售也有惜售的苦头。同在赵县,梨还是那个梨,每箱去年5月曾卖到70元,今年5月只卖20多元,前一阵子,“天气转热+时令水果上市”,赵县10万吨雪花梨愁着卖不出去,原因正在于惜售。


  蒜也好,梨也罢,经济作物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有销售价格的“大小年”,随之而来的是来年种植面积的“大小年”,不少农民朋友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显得“随波逐流”———今年雪花梨卖得贱些,就争着抛售而明年少种一些;今年蒜头卖得贵些,便惜售而明年多种一些———这是一种刻舟求剑的做法,而市场常常跟着“唱反调”。多年来,很多农民朋友总是走不出“大小年”怪圈。


  其实,“大小年”所折射出的问题是农民朋友被动地应付市场。当务之急,我们的政府要想办法帮助农民变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涉农部门及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要多引导农民朋友树立市场经济的逆向思维,生产销售不可跟风,不必随大流,向信息要效益,多跑码头,多跑车站,多逛超市,力争“农超对接”。政府相关方面,也应通过新闻媒体,多宣传一些农民朋友驾驭市场走出“大小年”怪圈的典型事例,以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跟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