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经济盘点

编者按: 2012年已经过半,“经济增速放缓”成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部分制造业又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些企业家甚至感慨今年才是企业最冷的冬天。统计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到50.2,新订单总量和新出口订单继续加速收缩,工业品的成品库存压力继续加大,这也预示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在下行压力中又如何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期《产经广场》推出“2012,年中经济盘点”,选取楼市、车市、电力、就业的半年形势进行分析,并展望下半年的行业经济走势。敬请读者关注。

    就业:未受经济下行明显冲击

    经济下行, 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就业,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超过去年同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900万人的64%,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岗位分布方面,呈现出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特点:广东等过去吸纳就业较多的东部地区,用工量同比明显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如重庆、河南、贵州等过去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今年以来用工量大增,其中重庆增长了90%。

    通常认为,促进就业主要靠经济拉动。为何当前经济增速回落,就业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趋势?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仍然有一定的增长,国家在稳增长的同时坚持就业优先,使积极就业政策的效应持续放大,保证了就业的总体稳定。其二,就业相对于经济有一定的滞后效应。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影响通常会滞后半年左右,这可以解释为何中西部就业态势良好。出口对就业的影响,最长滞后期能达到一年。去年年初,我国出口增幅较高,约为20%,这也反映在今年上半年就业上。

    许多人担心,经济增速从之前的近10%滑落到目前8%左右,会对就业产生巨大打击。对此,专家认为,不能拿上世纪末经济增长8%时的就业状况做类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说,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很大,10万亿的总盘子增长8%,和40多万亿的总盘子增长8%,对就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因此,除非经济出现大的下滑,就业总体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可以高枕无忧。我国作为劳动力第一大国,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而且,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开始影响到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人社部监测的情况显示,4月份和5月份,岗位增幅从此前连续数月的扩大转变为缩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对就业进一步的影响。以往经验表明,当经济波动影响到就业时,率先受到冲击的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以及农民工等易损伤人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未雨绸缪,随时监测就业变动,力争稳定岗位、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莫荣认为,我国应以就业优先战略来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包括: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来减少摩擦性失业;通过职业能力建设解决结构性失业;增加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增加公益性的就业岗位;鼓励创业促就业,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如果收入增长乏力,消费上不去,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不好。”

    最近,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有关专家表示,这同样是改善就业的重要方面。“小企业、大就业”,大量中小企业发展有活力,才能保持岗位的稳定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岗位。当前,在给予贷款等扶持的同时,还应大力清理对企业的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港口建设费、检验检疫费,清理公路收费,降低企业流通成本,真正给中小企业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