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细致研究HIV疫苗B细胞反应

  7月11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认为,为了研发更有效的HIV疫苗,我们应当应用灵长类动物对疫苗引发的B细胞反应进行更细微的研究。

  人类和猕猴之间的整体基因同源性高,再加上淋巴细胞种群在表型上的保守性,使得非人灵长类动物(NHPs)在候选疫苗的临床前评价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用途。

  对于HIV-1,我们需要实验模型,以确定疫苗疗法是否能够引出所需的免疫反应,如产生广谱性的中和抗体(bNAbs)。一个重要的HIV-1包膜糖蛋白(ENVs)中和靶点是,保守的主要CD4受体结合位点(CD4bs)。

  从HIV-1感染者体内,分离和鉴定CD4bs特异性中和单克隆抗体(mAbsc)有助于了解具有广泛反应活性的抗体如何靶向这一保守的抗原表位。相比之下,由于尚不理解的原因,当前使用的HIV-1包膜糖蛋白免疫原引起的CD4bs靶向抗体中和反应的广度非常有限。

  为了促进使用的NHP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与人类体液免疫有关的其他问题,研究者确定了恒河猴免疫球蛋白(Ig)基因位点,并将其功能与人体免疫球蛋白位点相比。

  然后,科学家又研究Env-免疫的恒河猴,确定表达CD4bs特异抗体的单个B细胞,还对功能性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测序和表达。在比较疫苗引起的和HIV-1感染引起的单克隆抗体之后,科学家发现,在抗体突变的程度和靶向CD4bs的细微特异性上,两者存在着差异。

  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应使用临床前NHP模型,对疫苗诱导的B细胞反应的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