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电气化照亮农民致富路

 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以来,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事业。农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8月,在美丽的琼江河畔,一排排整齐的电线杆尽头,绿树掩映中的村落宛若人间仙境。过去,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青杠村村民用电困难。2000年以后,在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和供电企业的努力下,青杠村先后完成了农网改造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建成新农村电气化村。如今,全村90%的家庭添置了家用电器,村容村貌极大改善,青杠村摇身成为城里人争相前往休闲度假的胜地。

  而今,无论是东部沿海的渔村,还是中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基地,抑或是西部边疆的民族村落,青杠村的故事正在一遍遍地上演。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照亮了广大农民致富的道路。

  高标准服务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26个省(区、市)的农村供电职责,农村供电人口约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78%,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公司义不容辞的职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电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006年,公司党组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对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标准,提出要积极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示范小城镇、示范村等示范工程建设,为更高标准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经验。

  工程实施以来,通过改造农村电网,强化供电服务,应用先进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农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服务水平得到根本提升,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公司系统电气化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86.3亿元,供电区域内累计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县530个、电气化乡镇6423个、电气化村114594个,33.1%的县、24.7%的乡(镇)、22.5%的村达到了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供电可靠率由98.49%提高到99.78%。

  农民生活质量极大提升

  走进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小辛庄村村民刘民德的家,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内随处可见现代化的家用电器。6个房间安装了6台柜式空调,电脑、液晶电视、冰箱、微波炉等一应俱全。刘民德说:“我们能从一个人均不足4分土地、年收入几十元的落后村发展起来,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完全得益于电力支持。过去,电是奢侈品,现在成了必需品。”

  小辛庄村人口3000余人,改革开放后,许多村民办起了小企业,靠加工陶瓷制品致富。然而,由于用电“卡脖子”问题,腰包一天比一天鼓起来的村民却用不上现代化的电器。尤其是一到春夏用电高峰期,连电视也看不成,碰上雷雨天还容易出现用电故障。继1999年实施农网改造后,2008年,供电企业又为小辛庄村进行了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新增了3台变压器并更换了线路,彻底解决了全村的用电问题。很快,各式高档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寻常农户家中。

  据统计,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实施后,电气化村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炊具分别为130台、78台、82台、54台、118台,比工程实施前分别增长38.1%、62.6%、55.8%、119.0%、76.2%。今年4月,记者在太行山脚下的山西省左权县石匣乡石匣村采访时看到,村路两旁的墙上不仅写着国家关于家电下乡的相关政策,还悬挂了许多家电厂商的广告牌。

  电气化生活还拉动了农村用电量的大幅增长。通过对114594个新农村电气化村进行统计发现,截至2011年年底,这些电气化村年总用电量由工程实施前的902.2亿千瓦时提高到1575.7亿千瓦时,平均每村年用电量由78.7万千瓦时提高到137.5万千瓦时。530个达到电气化县标准地县供电企业,平均年售电量由改造前的11.7亿千瓦时提高到17.9亿千瓦时。

  服务农业增产增收

  “今年俺家大棚采用微灌技术了,合上闸,俺就啥也不用管了。你看我这一片育苗基地得有20亩吧,开春以来已经灌了两次,要没微灌这技术,根本忙不过来。”3月31日,山东寿光市洛城街道董家庄后村的董玖田站在大棚边,一边合上电闸一边说。

  董家庄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全村的蔬菜大棚和农田地头都安装了配电控制箱和IC卡式智能电表,供水、排灌等全部实现了电气化,棚内微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设施全部改造完成,不仅使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二,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1亩地为例,漫灌方式浇地15分钟用水20立方米左右,微灌方式浇地用水4立方米左右,节水80%左右。

  1998年之前,董家庄后村十多年才发展了不到30个蔬菜大棚,现在用电稳定了,很多新技术都能应用了,最多的一家有四五个大棚,一个大棚年纯收入可达5万多元。

  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的广泛应用,电力在服务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就拿粮食生产来说,从播种、灌溉到脱粒、烘干、贮藏……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农民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发展设施农业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借着电气化的东风,不少地区农民自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添置了先进的灌溉设施和大型农机设备,农业生产实现了从育秧、播种、收割直至烘干的全过程机械化。

  供电优质服务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个性化、亲情化、零距离等特色服务的推出,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今年,全国夏粮喜获“九连丰”,江苏省大丰市农委主任、党委书记丁仁俊说:“粮仓满了,农民腰包鼓了,供电公司功不可没!”

  推动农村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浙江绍兴、萧山、诸暨一带农村拥有大量的生产加工企业,一直是用电大户集中的地区。凭借精明的头脑和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当地许多村民办起了小工厂发家致富。机器轮子一转,缺电问题就成了困扰企业的烦心事。诸暨市大唐镇楼家村申佰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平凡乐呵呵地说:“在电气化村改造前,企业发展受到缺电制约。经过电气化改造,现在电力充足了,有再多的外贸订单也敢接。”

  当前,随着地方工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已从照明和排灌用电为主,逐步转变为工业用电占主导地位。增强农网供电能力,满足较长时间内农村经济增长的用电需求,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公司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严格工程施工和安全质量管控,完成了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修订工作,着力开展相关科研和典型推广工作,确保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质量和进度,有效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在江苏涟水县,涟水县供电公司投资4600多万元用于电气化建设,并为创业者开辟用电服务“绿色通道”。当地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还解决了大批村民的就业问题。

  从过去的不敢用电,到现在用上舒心电、放心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真正点亮了广大农民兄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