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 » 讨论区 » 分析百问 » 基质效应大的样品怎样做标准曲线与定量?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未解决]基质效应大的样品怎样做标准曲线与定量?

  [未解决]本主题悬赏 可用分 10  
tdbjhn[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17206
精华 0
积分 125
帖子 4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673
专家分 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4-25
状态 离线
1
 

基质效应大的样品怎样做标准曲线与定量?

有些样品基质效应小,提取率也高,用LC/MS/MS检测比较简单,但是,有些样品基质效应大,绝对提取率也很低,要用一般方法定量有困难.一般都是采用阴性基质添加标准做曲线来弥补.但很多国家标准,采用的并非是这个方法,有的是阴性基质提取液加标,这样线性比较好,我看了很多资料,特别是标准,一般都不用阴性基质加标,所以怀疑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问题?在此,请教各位专家了!谢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5 13:57  可用分  +1   已有热心网友回复 请您及时回应 ...
顶部
CODY[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18151
精华 0
积分 128
帖子 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94
专家分 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5-11
状态 离线
2
 
一般来说我们应该让样品更干净而不应该让标准更脏,如果有足够的灵敏度的话,不妨稀释下样品看看;另外前处理方面也可加强下,比如用SPE净化等。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5 13:57  专家分  +2   感谢您的热心帮助
顶部
ross_racheal[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801
精华 18
积分 3986
帖子 1096
信誉分 178
可用分 4098
专家分 105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1-21
状态 离线
3
 
个人认为,基质效应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尽量避免的。主要方法有几种,一是优化色谱方法,将待测物与内源性物质分开,这样就可以去除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从而降低基质效应;二是优化样品处理方法,比如使用固相萃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内源性物质;三是使用同位素内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除提取回收率对检测的影响。

Good luck!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5 17:48  专家分  +3   thanks for your help!
顶部
aa_tang[使用道具]
VIP群主



UID 1099
精华 14
积分 5656
帖子 571
信誉分 134
可用分 2764
专家分 170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2-13
状态 离线
4
 
基质干扰很严重的话,个人觉得还是从样品净化前处理入手(样品脏的话,不管如何优化色谱条件,单针样品的分析时间肯定会延长——霸机,不划算!),可以选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沉淀蛋白、液液萃取、过SPE小柱等),看能否尽量减少基质干扰。

能采用的改善方法,楼上都已经概括得很全面,就看楼主具体如何操作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5 22:46  专家分  +3   thanks for your help!
顶部
cao1208[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24196
精华 0
积分 129
帖子 5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76
专家分 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7-15
状态 离线
5
 
范围涉及人体、环境和植物提取物等的样品一般比较复杂,其内与分析目标物质共存的其他物质属于样品基质,这些物质反映在分析测量中的对目标物质量值的干扰常称作基质效应。标准测量往往是对样品测量的一个模拟。在阴性基质中加入标准品的方式往往是为了考察基质效应对样品测量的干扰,一般来说按照百分比计算,测量值为添加值的85-115%范围,是基本可以接受的。对于加入标准品的时机,也就是在提取前还是后加入,是存在一定争论的,在阴性基质中加入标准品,然后制备得到分析样品进行测定,一般在体内药物分析研究中常用,其主要校正方式是同时添加内标以保证准确性,这也是内标的选择尽量在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上与目标物质相似,但色谱可分的要求所在。对于阴性制备后加入标准品,一般在方法的其他验证标准通过,且标准差较小的情况下使用,其主要是为了验证测量本身的准确程度,因为按照分析过程误差累计计算,它理论上没有提取过程的误差,所以测量的不确定度小,结果准确,这样运用的前提是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回收率等等均符合要求,也就是保证了分析测量过程的可靠的情况下,准确测定,这在一般方法中运用较多。但是可以看到两种方式是共存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样品的基质影响,一个是相似物,可以通过分离消除;一个是共存物,可以通过离子对选择消除,离子对选择中不一定要离子响应最高的,而是要最稳定的较强碎片离子,这也是消除基质效应的一个方式,还有就是在样品制备方面,需要进行大量工作,如选择性洗脱的固相萃取方法的摸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5 22:46  专家分  +3   感谢您的详细回复 欢迎您常来
顶部
dfzhong[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24218
精华 0
积分 107
帖子 1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68
专家分 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7-16
状态 离线
6
 
采用LC/MS/MS方法测试复杂样品时,如果基质效应明显,有如下解决方法:

1. 采用分析物的稳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作为内标,这样内标和分析物的溶解性、色谱行为完全相同,质谱仅仅有几个单位的差别,基质效应被内标抵消,一般可以确保准确定量。这是目前业内公认的解决方案。内标可自己合成或网上购买。

2. 采用适当的色谱柱,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目前有多种新型色谱柱可供选择。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6 10:12  专家分  +3   thank you very much!
顶部
tdbjhn[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17206
精华 0
积分 125
帖子 4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673
专家分 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4-25
状态 离线
7
 
感谢各位赐教!本人觉得5楼的讲得比较透.其实在LC/MS/MS运用过程中,在某一行业,某种产品的检测,其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都在一定的水平,如某产品目前最先进的方法其检测限1ug/kg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水平提高,达到0.1ug/kg。其实,我在我们的行业里,掌握着目前行业最好的检测方法,其他朋友提的一些样品处理、色谱优化、质谱优化都知道,没有新意。在没有好的净化方法条件下,如何利用标准曲线定量?是我关注的。因为据我所知,目前为止,有的样品用SPE、液液净化、大孔树脂、沉淀蛋白、酶解提取都无法消除基质效应,选择分离度高的柱子,优化质谱条件等,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就是不尽如人意。有人提到内标法,其实内标的使用也很有学问,也未必是解决问题的“特效药”用的好的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方法本身有问题,用同位素内标也是没有用的。即在没有很好的提取率、没有完善的净化方法下,如何做标准曲线定量?谢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7-17 23:16  可用分  +3   welcome to antpedia.com 提问 解答问题 ...
  • miracle   2009-7-17 23:16  专家分  +3   welcome to antpedia.com 提问 解答问题 ...
顶部
cao1208[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24196
精华 0
积分 129
帖子 5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76
专家分 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7-15
状态 离线
8
 
分析测量方式都是针对分析对象而制订的具体量测过程,它的整体前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之内,质量控制中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价就是针对过程进行剖析的具体方法手段。只要总体的不确定性达到你分析的要求,这种测量就可以被接受。在你叙述里面,检出限的提高是整体分析灵敏度提升的结果,但是与此同时随着量越接近痕量,其测量误差或者偏差会极大增加,一般分析化学中,痕量水平测定误差很多都是100%或者更高,因此实际测量的准确性必须针对测试范围,正如药品含量测定过程中,常选取测试量正负20%范围建立线性一样,线性曲线和范围是紧密相关的。需要进行的是对该过程的误差分析。标准曲线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相似程度上。这点可以通过多次试验建立的多条标准曲线所得到的多个截距的大小和相对偏差进行测评,这也是考虑试验系统误差的一个简单的评价方法。因为在基质效应较大的情况下,试验的系统误差在理论上必然会大,只有在接近测量目标的范围内建立标准曲线,才能保证最终准确性。另外叙述一个标准曲线相关的内容。标准曲线是为了保证在一定范围(方法验证可靠)测量准确的物质量和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拟合。一般选取5点测定,在现在一些标准中要求这5点需要在范围内均匀分布,同时曲线范围是可能测量值的正负20%范围。也就是说一般需要是测试对象测定值正好落在曲线的中间部位。因为如线性拟合,在上下部位均有一定的残差。还有就是需要重视曲线拟合的权重选择,一般看到线性曲线的截距较大的情况下,请考虑拟合方式或者选择合适的权重。这些仅仅是经验,具体的必须对分析对象制订的具体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后才能确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