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500千伏超高压跨海联网工程安全运行1121天

感动心语:“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孤悬的海南岛和繁华的广东湛江之间,是我国第三大海峡———琼州海峡。在琼州海峡近百米深的海底,一条被誉为“深海生命线”的海底电缆横亘海峡。淡黄色的绝缘油里,强大的电流奔腾不息。它结束了海南电网长期“孤岛”运行的历史,它点亮了国际旅游岛上的万家灯火。守护这条生命线的是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一支平均年龄不足27岁的南网“海军”。茫茫琼海见证了他们的付出,巍巍五指山记录了他们的成长……

  截至7月25日,我国首个500千伏超高压、长距离、大容量的跨海联网工程已连续安全运行1121天。三年多来,这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连着海南电网与南方电网主网的“生命线”,抵御了10次8级以上台风及强热带风暴,避免了140余起可能造成海底电缆重大损伤的船舶抛锚等异常事件,完成了亚运会、大运会、博鳌论坛等多次重要活动的保供电任务。

  主动履责增强区域能源大合作

  7月的海口,碧空万里,水清沙白,是一幅悦人的南国风光画卷。

  在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记者看到海南省政府发来的一封感谢信。信中高度评价海南跨海联网工程:“为确保海南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改善电能质量、提高运行调剂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建了一个央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优秀样本。”海南联网工程的安全运行离不开海南省和南方电网的通力协作,更离不开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南网“海军”。

  这就是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广州局海口分局海缆运维班组,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陆军”成长为“海军”的80后团队。

  海南联网工程最核心的设备是31千米长的海底电缆,而锚害是威胁这条生命线的最大安全风险。电缆一旦被船只拖锚损害,可能导致高达2亿元的维修费,修复工期长达3个月。琼州海峡每年过往轮船11万艘,外轮2000余艘,两岸近海捕捞、养殖活动频繁,船舶抛锚和渔业活动严重威胁海底电缆安全。

  每次抛锚事件都是一场遭遇战。应急报   警电话响起,就如同吹响了冲锋号角,值班人员第一时间通过海口海事局交管中心喊话要求船只禁止起抛,同时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处置。在深不见底的海面上,他们承受着烈日烤灼,忍受着大浪颠簸,经历过暴雨瓢泼;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他们被渔网绊过、被蝎子蛰过、被疯狗追过、被毒蛇吓过……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风里来浪里去,用脚丈量琼州海峡,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海缆不断、泵站不停、台风不跳”的目标,为广东、海南两省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劈波斩浪练就海上作战硬本领

  横渡海峡、海上作战是南网“海军”的家常便饭。每周一、三、五都要进行海缆路由定期巡视,在重要保供电任务期间,还要增加特殊巡视,开展专项护缆活动。

  7月14日下午3时,记者跟随南网“海军”巡检人员登上了巡视船,从海南林诗岛海缆终端站一路往北,阳光恣意,波澜壮阔。

  “现在条件好多了,刚开始海上作业的时候每个人第一课学的是呕吐。”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海口分局党委副书记林波感慨道。“每个人都发了一个桶,”海缆运维部运行与监视班高东明说,“吃饱了呕吐,不吃饱更难受;船开动时呕吐,停下来更不舒服。那种柴油味钻进鼻子里就像催化剂一样,让人的消化系统感到有东西憋不住。”南网 “海军”有一个海上生活的纪录:100多天漂在海上,平均每月只登上陆地两三次。那是去年8月,南网超高压聘请一家瑞典公司对海底电缆进行抛石保护。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海军”战士们24小时在船上进行过程监督。100多天的工期,对每个人身体和心理的耐压能力都是巨   大的挑战。长时间通宵熬夜值班,他们都过上了不知白天黑夜的生活,哪怕看到一块平放的木板,都有倒下呼呼大睡的冲动。船只靠港进行例行补给的时候,他们站在岸上纷纷感慨:“终于可以脱下救生衣,不用每天都提心吊胆了。怎么踏在这陆地上还是感觉在晃动?不过还是脚踏实地的感觉好啊!”

  三道防线技术升级打通新航道

  在长期作业实践中,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致力于从机制构建、组织保障、保护区监控、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海缆保护的“三道防线”,为娇嫩的海底电缆筑起了坚固的“海底长城”。

  政府和企业联手,立法和制度建设并举,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海南联网运维部门构筑了“第一道防线”。2011年8月1日,《海南省电力建设和保护条例》开始实施,这在我国是电力立法的首创,为海缆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海缆保护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屡屡碰壁练就南网“海军”一副“厚脸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促成了海南省政府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海缆保护联席会议。海南省海洋渔业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边防总队、海南海事局、南海救助局等11家单位的强力加盟,使海缆保护有了可靠的外部保障。

  内修外练,加强人防是“第二道防线”。

  跨海联网是电网工程历史上的一个全面创新,没有成熟的技术经验和规范标准可供借鉴,加上海况复杂、团队缺少海上作业经验,海缆维护对于年轻的南网“海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工作要求,小伙子们每天都挤出时间来学习,吃透了巡视   监视、保护宣传、施工检测、抢修排障等众多专业内容。在广州局2011年的74个教育培训计划中,海缆班就占了21个。

  在近三年海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他们组织编制了国内首个《500千伏福港线海底电缆运行维护工作标准》,编写《500千伏福港线海底电缆运行规程》等各类海缆运行维护工作表单41个,进一步规范了海缆运行维护工作。此外,按照国家能源局下达的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订计划,南网“海军”参与起草了《海底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等3项电力行业标准。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公司、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电力公司及浙江舟山电力局来等单位考察学习。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综合监视体系,是海缆保护的“第三道防线”。

  在海南海事局的帮助下,南网“海军”建立了AIS监视系统,并应用海事VTS系统进行全时监控,同时自建了近岸视频监视系统及红外夜视系统,对近岸过往海缆保护区的船只进行实时视频图像监控,为海缆监视装上了“千里眼”。他们还创新性地划定了三级告警区,将海缆保护关口前移,建立了海缆保护区船舶低速预警机制,当过往海缆保护区船舶速度低于4节,海缆AIS监视系统将自动报警,同时拓宽海缆保护区预警范围,由2海里延宽至5海里,实现了从海缆应急处置到预防船只抛锚的转变。

  2月28日9时18分,海口海事局联合值班室内报警声骤然响起:广州局海口分局海缆监视值班员郭星阳通过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发现一艘重达2988吨的油轮在海缆正上方航行时航速骤降,极有可能抛锚!“情况紧急!启动海缆保护应急预案!”郭星阳从座椅上跳起,奔向海峡交管值班室,请求联系处在危险地带的油轮,同时拨通海口分局应急值班电话,通知值班人员赶赴现场。2分钟后,郭星阳与油轮取得联系:“警告!你船所处海域为海缆保护区,禁止抛锚!请尽快提速驶离海缆保护区!”油轮回应:“我船主机突发故障,动力全失,服从海峡交管指挥,不会抛锚。”9时32分,紧张而漫长的14分钟后,事故油轮修复主机,以正常航速驶离海缆保护区,9时48分驶离距海缆2海里的告警区。紧绷的心弦终于放松了!海缆应急班班长何才豪说:“在每次遭遇战中,我们都要求自己,只许胜,不许败!”正是凭借这种信念,2012年以来,海口分局已成功处理了130艘有抛锚危险的船舶,呼叫了199艘在保护区域航速异常的船舶,使海底电缆远离了锚害威胁。

  一千多个日夜里,南网“海军”战胜了狂风大浪,忍受了孤独艰辛,谱写了电网工程史上一个又一个创新篇章。茫茫琼海见证了他们的奉献和担当;巍巍五指山记录了他们的责任和忠诚。随着海南联网工程作用的日益凸显,南网“海军”铸就了一座联系两岸民生、点亮万家灯火的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