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包装毒理学问题研究本质是保证药品安全

  日前,由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主办的2012输液包装发展论坛于青岛主办。在此次论坛上,来自美国百特医疗用品公司的JACQUELINE A. KUNZLER博士向在场听众介绍了其在工作中对输液、制剂与包装材料的毒理学研究,针对PODP(吸入式药品)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浸出物等输液包装毒理学问题进行解析,并以实际举例,为在场听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

  KUNZLER博士认为,设计满足质量要求,如果一开始就仔细筛选材料,那么最后的产品就会有良好的安全性质。同时,一个药品很难从外部很难看到内部的内容和影响,所以一个药品的相容性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容性研究有很多方面,同时也有多种指导原则在其中分定价值,这也是为什么要关注药品包装的毒理学性质。目前国际流行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有:ICH Q3C;ISO 10993;EMA;FDA;CHINESE Nat Std;USP,JP,EP等。

  ICH Q3C:残留溶剂。初始目的是对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做出限定,但是他也非常适用于药品包装容器。独立性残留溶剂分为三类:应避免使用的溶剂,如苯;应限制使用的溶剂,甲醇;相对安全的溶剂,异丙醇。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测试。对医疗器械最重要的知道部分,也可以沿用到药品包装里,在安全评估当中属于非常关键的部分。生物学评价分为按人体接触部分分类;按接触时间分类。

  KUNZLER博士表示,包装材料的化学物质能够且的确会迁移至药物,迁移速率和程度受到灭菌,储存,材料组成以及药品、溶液的性质的影响,迁移安全性受剂量,患者人群,暴露时间以及毒性作用的影响,所以必须保证浸出物是可控的,已经被鉴定并且是安全的。

  在本次论坛上,KUNZLER博士也对毒理学家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应当保证产品的安全性(选择材料给与指导,决定测试,评价可提取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