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用药品“基本靠掰”背后的无奈

“孩子发烧了,但是却没有适合的儿童专用药品,只能用大人的退烧药,看药盒上写着儿童用量减半,我们也没别的办法,只有用手掰成两份。”一位家长在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是满满的无奈。

  有孩子的家庭或许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去医院给孩子开药,常常出现“半片”“四分之一片”的剂量,但从药房拿到的药却是成片的,服用时只能用手掰。掰不了的就磨成粉末,用温水溶解后,根据刻度分给孩子服用。但是当家长们忙完这些的“繁杂”的“技术活儿”的时候,仍然担心孩子的用药量是否适合。

  儿童专用药品“基本靠掰”背后的无奈

  中国的儿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是一个占有大比例的群体,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没有企业愿意抓住这个大市场去生产儿童专用药品呢?

  专家指出,由于利润低、周期长等原因,许多药厂不愿意生产儿童药,我国市场上,儿童专用药缺乏,儿童用药普遍“成人化”,用药安全难保证。

  湘雅三医院儿科主任赵玲玲认为,陈女士给孩子服用成人药止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在使用镇咳药物治疗有痰咳嗽时,易造成痰液堵塞气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赵玲玲说,有家长认为,部分药品标有按照体重服药的公式,一推算就知道孩子吃多少药了,殊不知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儿童吃成人药,小病成大病,这种情况不少。比如地高辛、西地兰、氨茶碱等,少有适合儿童的剂型,临床上很难掌握用量,致使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又如用于小儿退热方面的部分成人药里含有大黄,成人可能不是很敏感,但小孩服用会引起腹泻。

  慧聪制药工业网经过了解得知,儿童专用药品的缺乏究其缘由,在于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儿童药品研发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规定,不允许18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药品临床试验,最易发病人群需要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但他们不适合做药品受试者。这个矛盾是世界性的,正在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缺口和消费需求,却没有相应的药品供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的供需关系已被打乱,而基于儿童专用药品的现状,只能是相关部门及时给与政策支持,让儿童药品在研发、生产和流通中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少一些不必要的障碍,真正做到解决消费者的生活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