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污染带来的健康挑战

研究者呼吁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空气质量控制措施,如果缺乏系统的城市规划发展计划以应对空气污染的话,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将很快为人类敲响警钟,上个月北京的一项报道这样警告。

由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 (WMO)以及科罗里达州国际全球大气化学大气化学项目 (IGAC)  整理了这篇报道。WMO大气环境研究所主任 Liisa Jalkanen说,这篇报道中有一个令人惊异的关键,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实在是太快了—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都会区—在发展中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目前世界上有23个特大城市,而就在60年前还只有2个。仅有刚刚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于城市,而且至2050年时城市人口有望增长一倍,比例也将接近70%。“几乎所有的增长都发生于发展中国家,” Liisa Jalkanen说。特大城市“有更好的工作和受教育机会,规划周密的高密度人口区域能减少土地消耗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Luisa  Molina,加利弗尼亚州 La Jolla地区的能源与环境策略莫利纳研究中心主席,如是说。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毫无规划地迅速膨胀,也决无控制人口的举措,” Zhu Tong说,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研究者。“这将为环境与公共卫生方面带来严重后果。”比如说,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报道,亚洲拥有超过世界一半的最污染城市,其空气污染每年导致50万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二的亚洲城市—与之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仅点五分之一并不满足欧盟颗粒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

“一部分问题来源于发展的速度,”Zhu说。中国城市人口自从1950后上升了将近5倍,能源消耗像火箭般向上窜升,路上有数百辆汽车在奔跑,这些都加重了污染的严重程度,形成了如“北京沙尘暴”这样片名昭著的污染热点。北京可造成呼吸道和心脏疾病的空气污染水平持续保持在高水平且仍在不断上升。地面臭氧浓度近三十年来上升了6倍,目前的水平已经达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标准的2倍,根据David Parrish的说法,他是科罗里达州国家海洋与大气研究局的大气研究科学家。

PM2.5 密度—气载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北京空气的典型范围在100至150微克每立方米,是EPA标准的6至10倍。“对健康的影响勿庸罗罗轩疑,” Andre Nel说,他是洛杉矶加州大学环境科学家。大城市中PM2.5值每增加10毫克每立方米,人类死亡率就将增加1%,他说。

2月份,中国国务院开始着手控制臭氧和PM2.5,以及其他污染源的相关立法工作。计划将于2016年推出相关标准,与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标准相似,甚至有些方面前者的要求会更高。从1996年设立的标准到现在的进步有助于显著性地减少污染源,如采取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促进天然气和低硫煤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Shao Min,北京大学大气研究员,如是说。

“为了达到新标准,特别是臭氧和PM2.5标准,有必要采取减少污染措施的战略转变,”Shao说。与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不同,臭氧和PM2.5属于二次污染物,是不同的大气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后形成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几种一次污染物,”Shao说。

北京的排放物控制标准在中国是最高的,但是一部分重要污染源来源于周围地区,Zhu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比如说,这所城市的峰值臭氧浓度的34-88% 来源于南方的气团。“如果现行的措施不能够打破行政区划共同实施,那么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得不到显著性的改善。”

北京的策略也适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与会研究者说。然而,“特大城市将成为全球污染的主要来源”, Molina说。“政府能否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将决定未来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