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海油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在哪里?特在坚强的党的领导上、党的政治优势上。这是我国国有企业从1990年只有1家世界500强发展到2012年65家的重要原因。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创新党建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功实践,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习近平同志2009年4月在中国海油考察时指出:要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解决影响中国海洋石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在现有基础上再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积极贡献。李源潮同志2008年4月在中国海油考察时强调:开展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活动,探索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有重要价值。

中国海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把党的领导、党的政治优势融入到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之中,转化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吸引培养盘活人才的创新活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的持续动力。公司自1982年成立以来,用短短3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拥有员工10万人、党员3.6万人,集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和石油化工产品销售的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分别达到7170亿元、4680亿元、4884亿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6.1倍、6.9倍、9.4倍,相当于1982年公司成立时的257倍、200倍、1221倍,累计缴纳税费3600多亿元,建成了“海上大庆油田”。 在世界500强的排名,由2007年的469位上升到2011年的101位。

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领导力——锻造政治强、宽视野、高素质领导班子

海洋是全球石油工业的重要接替区,是我国新增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海洋石油的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决定了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卓越治企能力领导班子的极端重要性。中国海油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发挥企业政治优势的首要举措来抓,有效提升了企业领导力。

以党组为核心,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长期以来,中国海油以党组为核心,建立了公司管理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党组成员进入管委会和投委会。管委会、投委会实行“双向否决制”,总经理同意但2/3以上委员不同意的表决事项不能通过,2/3以上委员同意但总经理不同意的表决事项也不能通过,有效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降低了决策风险。根据中央要求,公司今年进行了公司制改造,组建了董事会。实行党组与董事会、经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董事会审议的重大事项事前须经党组讨论通过,进入董事会的党组成员参与董事会决策,充分表达党组意见,实现了党组意愿与董事会意愿的有效对接。

以分类管理为特征,创新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一是分类设置标准条件。把党组直管领导人员分为总部正副职、国内直属单位党委和行政正副职、国外直属单位行政正副职、财务总监、专业总师等10种类型,分别设置相应的选拔标准和资格条件。二是细化选拔任用流程。区分本单位提拔、交流提拔、竞争性选拔等6种情形,分别制定不同的选拔任用程序,明确关键控制环节,增强选人用人的规范性、准确性。三是增强民主推荐科学性。大单位参加民主推荐人员范围为班子成员、中层领导人员和占总数20%的职工代表,小单位全体人员参加。区分不同类型领导人员,对各类人员的民主推荐票,设定相应权重,实行量化计分。四是全程差额竞争选拔。对行政管理等综合型领导人员在全系统竞争性选拔,对专业型领导人员在相关专业人员范围内竞争性选拔,对稀缺型领导人员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实行差额推荐、差额竞聘演讲、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和经历业绩评价,突出重德重绩导向。2009年以来,竞争性选拔直管领导人员66人,占新提任总数的60%,领导人员队伍的年龄、知识、专业、经历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提升能力为重点,加大交流培训力度。一是推进领导人员交流常态化。中层领导人员任职满3年原则上要交流,任职满6年必须交流。积极推进上下游、机关与基层、行政岗位与党务岗位、国内外单位之间的人员交流,丰富经历阅历、开阔眼界思路、提高综合能力。近3年来,共交流直管领导人员130余人次。二是加大领导人员培训力度。以3年为周期制定实施领导人员培养计划,组织开展大规模集中轮训,选派优秀领导人员到中央党校等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培训。近3年来,共集中培训直管领导人员685人次、中青年后备领导人员169人,选派80余名直管领导人员到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学习。

以打造“红线”文化为抓手,强化管理监督。公司强调廉洁从业是领导人员的底线,逾越廉洁从业“红线”必须付出代价。一是抓预防,坚持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领导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廉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二是抓制度,全面推行SOX404风险管理体系,筑牢制度防线。迄今为止,公司没有一个重大投资项目出现失误。三是抓惩治,制定实施信访举报、案件检查审理、违纪处理等办法,严厉查处违纪案件,筑牢纪律防线。四是抓机制,整合公司内部监督力量,构建纪检、监察、审计、监事会、风险管控“五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筑牢监督防线。每年初,公司上下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年底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各项监督要求落到实处。

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力——吸引、培养、盘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各类优秀人才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中国海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抓住国家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积极引进国际领军人才,抓紧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着力盘活各类人才资源,激发人才献身海油事业、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创造力。

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打造高层次专家队伍。实行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重,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企业重大工程,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着力打造勘探、开发、钻完井、海洋工程、石油炼制与化工等海洋石油核心专业高层次科技专家队伍。目前,公司有各级各类专家262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级专家47人、“千人计划”专家7人。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拥有包括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在内的高技能人才553人。高端人才促进了企业科技进步,公司获省部级以上的科技进步奖从2005年的17项增加到2011年的68项;授权专利由2005年的32项增加到2011年的455项。自主研发的ELIS系统打破了国外测井设备的长期垄断,并走向国际市场。

分类设置岗位序列,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对管理人才设置从实习员到总经理16个职务序列,对技术人才设置从实习生到公司首席专家9个职务序列,对技能人才设置从一级工到公司技能专家14个职务序列。在此基础上,配套建立不同职务序列的薪酬管理体系,公司首席专家享受公司总师待遇,公司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享受部门副总待遇。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建立相应的素质模型,加强培养开发,仅2011年就投入培训经费1.8亿元,人均培训68小时,远高于全球标杆企业人均培训46小时的水平。这些举措,拓宽了人才成长空间,使各类人才看到了前途、有了奔头、迸发了活力。

请进来走出去,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把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竞争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选派人才赴国外知名大学深造,组织境外技术培训,举办大规模国际化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班。通过岗位交换、技术项目合作等方式,选派青年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到国外作业者机构锻炼。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深水、新能源专家,破解关键领域技术难题。近年来,自主培养国际化人才4250人,培养引进深水技术人才160人,聘用外籍人才2356人,“海外军团”初具规模。今年海油“981”钻井平台成功开钻,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