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类名单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类名单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1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类名单

实验室名称 所属学科 主管部门 地区
*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  

*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吉林  

*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辽宁  

*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吉林  

*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北京  

*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辽宁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吉林  

*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甘肃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福建  

*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北京  

*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北京  

*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湖南  

*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福建  

*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上海  


实验室名称 所属学科 主管部门 地区
*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辽宁  

*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吉林  

*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山西  

*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上海  

*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甘肃  

*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吉林  

*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北京  

*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中国科学院  吉林  

*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江苏  

*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天津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学  教育部  北京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2
 
实验室编号:  2007DA690071  建设年份:  2007
实验室名称: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江苏  
主 管部 门:  江苏省科技厅  网 址:   
学 科领 域:  化学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3
 
实验室编号:  2007DA105011  建设年份:  2007
实验室名称: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吉林大学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吉林  
主 管部 门:  教育部  网 址:   
学 科领 域:  化学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4
 
实验室编号:  1984DA173081  建设年份:  1984
实验室名称: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87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辽宁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网 址:  cuturl('http://sklc.dicp.ac.cn')  
学 科领 域:  化学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博士生导师李灿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励吾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催化界著名专家15人组成。实验室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外聘研究员8人。另外,实验室聘请了15名国际著名催化专家组成了国际顾问委员会。  

实验室根据催化科学的特点和国际催化发展趋势,结合国家重大应用项目背景,以催化基础研究为立足点,应用基础研究为结合点,瞄准国际前沿方向和我国重大应用项目的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工作。具体以开拓催化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探索环境友好、资源优化利用的新催化反应过程和发展催化新原位动态表征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近年来,实验室在甲烷无氧芳构化,无机膜催化,紫外拉曼光谱表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索,在催化剂活性相、活性中心和反应机理的原位动态表征方面做出了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工作,在低碳烃催化转化、环保催化和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进展。自实验室建成开放以来(截止到2001年底)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66篇,其中在国际刊物上发表482篇(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期间发表的未署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7项,中国科学院发明奖1项。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中邀请报告25次。2001年,实验室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科学院评为先进工作集体。   

实验室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与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主要合作研究有:(1)与中石化系统力量雄厚的北京石油科学研究院、上海石化研究院和抚顺石化研究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使实验室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能够为我国石化的应用大项目提供一些科学依据;(2)与我国十余所著名的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3)与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学术合作关系,经常互派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4)在德国马普学会资助下包信和研究员与Schlogl教授建立了中德科学家伙伴小组;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团(JST)的资助下李灿研究员参加日本先进科学技术项目(CREST)的研究。(5)在中国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和法国TotalFinaElf公司的资助下与法国CNRS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主要进行与环境、天然气和精细化学品有关的催化合作研究,李灿研究员任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6)得到BP公司的资助,以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要参加单位,在大连建立为期十年的“BP-中国研究中心”,进行面向新世纪的清洁能源的研究,包信和研究员任首席科学家。   

实验室现有物理化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在读硕士研究生近20名,博士研究生约50名,并有1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催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实验室培养的毕业生已遍及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许多人已成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多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   

实验室自运行以来,已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Science杂志在撰文论述亚洲科学发展时认为实验室是物理化学的温床;日本《触媒》杂志在撰文论述世界催化研究的现状时,将实验室列为世界上七个主要的催化研究中心之一;国际Cattech杂志专门介绍了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的近期研究目标将集中在基于分子设计的催化基础研究方面,以探索催化新反应(制氢和精细化学品及手性化合物合成)、催化新材料(膜催化材料,无机有机手性材料)和新的催化研究方法(原位谱学和理论计算)为主要内容,争取在催化领域做出创新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首先致力于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努力与国际一流实验室接轨。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学风优良,学术基础扎实,勇于创新,在国际学术界有竞争力的研究队伍。在基于分子设计的催化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原位动态表征、催化材料制备、催化新反应探索等催化基础研究的前沿方向上,做出国际水平的工作,为国家重大应用项目进行前瞻性探索研究,为使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工作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而努力。



                                   地 址: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邮政编码:116023

                                      电 话:0411-4379307

                                   实验室主任:李 灿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5
 
实验室编号:  2001DA173031  建设年份:  2001
实验室名称: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2002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吉林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网 址:  cuturl('http://www.ciac.jl.cn')  
学 科领 域:  化学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2001年7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原中国科学院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是基于我国国民经济和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而设立的,是充分发挥分析科学——科学技术的眼睛在环境、生命、能源、信息科学应用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分析化学方面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为杨秀荣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俞汝勤院士(湖南大学)。

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分析化学研究工作的实验室之一。五十年代初起源于极谱学研究,经过五十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1989年被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通过奋进开拓,在电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造就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汪尔康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董绍俊研究员为代表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培养出一支素质好、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在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和仪器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我国电分析化学的重要研究基地。

实验室以分析化学和电化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为主线,根据学科国际发展状况、国家基础研究规划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的要求,发挥实验室的特点与优势,凝练科技目标,确定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研究;(2)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研究;(3)信息和材料科学中的分析化学研究;(4) 分析化学中交叉学科新方法研究。

实验室下设六个课题组,它们在不同的分支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电分析化学研究。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3人,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5人。骨干人员均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2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者1名,分析化学梁树权奖1名,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名。实验室现有研究生70余人,博士后3人。多年来培养研究生170多人,博士后16人。毕业生中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5人,优秀奖8人;获冠名奖学金者12人。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实验室设有学术委员会,由国内外杰出科学家担任。多年来,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基金重大、重点,攻关,973项目和省部委重大项目。已发表论文1000余篇,国际刊物占60%。获国际奖二项:第十届Kharazmi国际创新一等奖 (伊朗),以及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创新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六项;其它国家、省部委奖七项;出版专著四部,国内专论五本,撰写国外丛书中的专论七册;已申请专利四十二项;获授权专利十六项。研制仪器十二种。

实验室国际交流十分活跃,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十四次,协办国际学术会议十次。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专院校、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英、法、日、德、瑞士、瑞典、芬兰等国的大专院校、研究所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十余项。十年来在国际会议作大会特邀报告和报告一百多人次。国际合作培养研究生十人。本实验室有二人担任了十个国际学术刊物编委,一人在国际学术组织IUPAC中任职。根据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ISI)和Elsevier (1993 ~1997)调查,近年来本实验室被列入国际电化学实验室发表论文最活跃的前十名,并有二人被ISI列入国际电化学论文发表前一百名,其中一人排名榜首。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59号

                             邮政编码:130022

                             电 话: 0431-5689278

                             实验室主任:杨秀荣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6
 
实验室编号:  2006DA173101  建设年份:  2006
实验室名称: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2008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北京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网 址:   
学 科领 域:  化学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7
 
实验室编号:  1988DA173091  建设年份:  1988
实验室名称: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91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北京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网 址:  cuturl('http://www.chem.pku.edu.cn/sclab/')  
学 科领 域:  化学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7年3月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建设,于1991年3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实验室主任为来鲁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新生教授。

实验室主要学术方向:生物功能体系及分子功能体系研究,化学和生物体系中瞬态结构和功能研究。采用手段包括功能体系分子工程学方法、动态结构时间分辨超快光谱学、X-射线晶体学、计算机模拟及单分子技术等。

实验室研究领域:(1)结构生物学: 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及计算机模拟,蛋白质折叠研究与结构和功能预测,分子设计与合成;(2)单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3)化学和生物体系中快速与超快速过程和瞬态结构研究;(4)多核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5)功能体系的结构、表面和过程的研究;(6)气相原子分子反应中瞬态物种结构研究。

实验室在稳态结构研究中,发展和丰富了自发单层分散理论,有关综述文章被国内外学者上百次引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理论指导下,研究出一系列产品,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国内外推广,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瞬变物种及相关化学反应的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的成果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在获得原子种的UPS方面的重大进展”;继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后,在城市光化学污染UPS研究方面又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提出了切断汽车尾气导致城市光化学反应链的新途径,被中国科学院作为创新工程重要成果上报国务院。近年来,实验室已发表论文900余篇,申请专利 8 项;实验室获得国家和部委奖 8 项, 其中“胰蛋白酶和Bowman-Birk型抑制剂复合系列立体结构的研究”,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X光电子能谱数据库(ESCADB)建立及应用”,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活泼自由基结构和性能研究”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南瓜家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结构功能关系研究及改造”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加氢催化剂的载体效应”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瞬变物种及相关反应的UPS研究”获中国科学院1996年自然科学二等奖;“制苯装置扩量技术改造及BY-2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获1996年部委二等奖,1997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2000年部委二等奖。

实验室现有物理化学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生导师12人,已培养硕士、博士200余人。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9人,其中研究人员34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1人。已建立一支年龄、专业和层次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 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开拓国内外学术交流渠道,通过执行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和承担国家科研任务,与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和科学家进行合作研究,对于提升重点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培养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实验室与美、英、日、澳大利亚、以色列、奥地利等国家科学家在化学、生物体系中超快过程研究,时间分辨ESR,UPS研究、生物功能体系研究等方面进行合作。现在执行中国-奥地利的政府合作项目、中国-丹麦政府合作项目,中国-法国先进合作计划、中国-韩国基金会合作项目等。与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签有双边合作协议。每年有30余人次到国外访问、合作研究和进修,接待20余人次国外科学家来访。实验室主办了“第16届国际晶体学大会”和“第一届国际电子能谱学会议”以及多个国内会议。

实验室的目标:把实验室办成研究活泼中间体结构、性能及其应用与生物功能体系及分子功能体系研究的学术中心,吸引国内外学者来实验室长期或短期工作,形成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奋斗在学科研究前沿,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在国内能促进多学科渗透合作的研究队伍;使实验室成为在相关研究领域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邮政编码:100080

                                 电 话:010-62588930

                                 实验室主任:来鲁华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8
 
实验室编号:  1987DA173131  建设年份:  1987
实验室名称: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92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辽宁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网 址:  cuturl('http://www.dicp.ac.cn')  
学 科领 域:  化学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在楼南泉教授领导下筹建,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的两个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联合组建。1990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边建设边开放,1992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杨学明研究员,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部分的负责人)是王鸿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国钟任本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学委会成员由国内著名的同行专家、教授18人组成。诺贝尔奖化学获得者、国际著名分子反应动力学专家李远哲教授是实验室名誉主任。

利用分子束、激光(包括超强和超快激光)、氢原子时间飞渡谱、离子速度成像、质谱、光电子能谱、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频光谱以及时间分辨单分子成像及其光谱等现代实验技术,并与动力学理论相结合,研究基元及复杂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动力学问题,如超快分子反应动力学,量子态分辨的动力学及量子干涉现象、自由基反应过程,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探讨控制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原子与分子团簇的形成结构和动力学性质,胶体和界面的物理化学及其过程。并开展针对大气化学、燃烧过程、化学激光、生命现象和星际化学中一些重要化学反应的研究。

80年代系统地研究了碱土金属以及Sn、Pb、Bi等原子与多种气体分子的近百个反应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取得了一批新结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与此有关的项目“分子束反应动力学和分子传能研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7年)。另一项 “双共振电离法研究激发态分子光谱和态分辨碰撞传能” 获199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及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其中沙国河院士等首次实验发现“分子碰撞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并被评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新闻之一。“分子束和激光束反应动态学研究” 获1999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大型实验装置的研制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982、1994年), 二等奖1项(1992年)。

该联合实验室有固定人员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名,其他科研、技术、行政管理14人;在读研究生 70余人, 在站博士后8人。有5位资深院士:楼南泉,张存浩,朱起鹤,何国钟,沙国河及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其中7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历经多年的科研实践,实验室逐步凝聚了科研与技术两方面人才,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学术指导,以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包括了化学、物理、激光、电子学、光学、精密机械等多种学科的研究队伍。

实验室成立20多年来,共培养研究生百余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技能, 不少人一直活跃在动力学领域,有的成为本领域学术带头人或骨干力量,是我国分子反应动力学能够持续发展的潜在力量。

实验室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如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建立了理论化学计算中心, 该大学著名教授张增辉任计算中心主任;和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及香港一些大学开展长期合作研究、定期学术交流。主办了数十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该实验室于1978年成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国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基地。1993年第15期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指出:大连是化学物理的温床,因为大连化学物理所有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表明该实验室在国际上的地位已被承认。1997年国际著名的Gordon会议将该实验室沙国河院士的发现 ——“CO碰撞传能中的量子干涉效应”确定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并邀请到会报告。楼南泉院士自1979年起,被聘为国际分子束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长期),张存浩院士和孔繁敖教授被聘为国际重要学术刊物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的编委。 2001年被聘为该实验室主任的杨学明研究员,是本领域国际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他的出任无疑将进一步扩大该室在国内外的影响。

实验室将继续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杰出青年科学家,建造一个有创新成果并孕育出一流科学家的科研基地。近期争取在基元反应动力学方面获得有特色的成果。瞄准国际先进的实验室,改进管理,鼓励重要创新。鉴于国际上化学动力学研究与新技术不断发展,实验室将鼓励“新的增长点”,发展学科的交叉。力争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地 址:大连110信箱11分箱

                            邮政编码:116023

                            电 话:0411-4379039 0411-4379040 0411-4695174

                            实验室主任:杨学明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9
 
实验室编号:  2000DA173031  建设年份:  2000
实验室名称: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2001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吉林  
主 管部 门:  中国科学院  网 址:  cuturl('http://202.98.16.42/ppcl/index.asp')  
学 科领 域:  化学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原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经连续两次(1995年和1999年)评估为优秀实验室后,在2000年2月批准组建,2001年3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该实验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何天白研究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懋研究员(化学研究所)。

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基于国家需求和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并与物质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密切结合,目前主要学术方向和研究内容为: ·

高分子的分子链凝聚 ·

高分子的软物质化学和物理特性 ·

高分子复杂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

功能高分子的分子工程 ·

通用高分子的链构建、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

实验室建设以来,在高分子的凝聚过程、非晶态高分子的物理老化、高分子结晶过程的原位观察等、通用高分子的高性能化、高分子的软有序、共混高分子的增容作用、纳米高分子及受限高分子的相行为、金属团簇的合成及催化性能、光电高分子及其器件、生物高分子及高分子智能凝胶等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实验室建设期间,“高分子稳定金属纳米簇的合成及催化研究”和“高分子共混物的增容”分别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奖,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验室发表论文数量逐年递增,质量不断提高,2000~2001发表论文分别为233篇和262篇,其中Macromolecules发表论文数在国内排名第一。

实验室完善了责任研究员负责制的项目课题组的建设,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3名(其中院士4名,研究员42名,中青年占60%以上)。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以“招得进,留得住,用的上”的原则,2000-2001年共从境外招聘8名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其中6人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人才,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他们都已承担重要科研任务,实验室已形成了以中青年为主的研究团队。

实验室健全和完善了室务会议、人员聘任、考核奖励制度和各项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公用仪器管理制度等。密切了两所之间的合作研究机制,这些对实验室的顺利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实验室有良好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传统,2000年和2002年分别在我国举办了第4和第5届国际高分子物理学术会议,高分子科学国际前沿研讨会等,与许多国际知名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一批国外著名学者定期来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今后要根据实验室总体目标,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分子物理和化学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在加强学科交叉,改善研究队伍层次结构,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加强与产业部门的合作,多为国家科研目标作贡献。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59号

                                邮政编码:130022

                                电 话:0431-5262125

                                实验室主任:何天白
顶部
flyingwings[使用道具]
二星
Rank: 7Rank: 7Rank: 7


UID 435
精华 2
积分 7276
帖子 10255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180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10
 
实验室编号:  1985DA105061  建设年份:  1985
实验室名称: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验收年份:  1987  
实验室曾用名:   依托单位:  兰州大学  
实验室英文名称:   所在地区:  甘肃  
主 管部 门:  教育部  网 址:  cuturl('http://sklaoc.lzu.edu.cn')  
学 科领 域:  化学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1984年首批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1987 年 12 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第一任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刘有成院士。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涂永强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张礼和院士。实验室是我国有机化学人才培养和进行有机化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4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教授13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9 人)。以涂永强和李卫东教授领导的“有机化学创新研究群体”正在成为本实验室的学术骨干力量。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活性分子的有机化学基础研究。主要研究目标是:依托西北地区高原植物资源,发挥我们在有机化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加强与生物学、医药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集结构分析、合成和结构改造、生物活性研究和机理研究为一体的生物活性分子有机化学研究体系。加强药物化学研究,开展天然抗癌、抗氧化、抗艾滋病等主要药物的先导结构的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并逐步开展化学生物学领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1)自由基化学和生物学研究: 生物膜的氧化损伤和 DNA 氧化损伤以及天然生物抗氧化剂的氧化活性、协同效应和微环境效应的研究;(2)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有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复杂天然有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生物活性测试筛选及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活性先导化合物。(3)基于新化学反应性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包括新反应和新试剂)研究及其在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高立体选择性(包括对映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及区域选择性)反应的探索性研究和应用;(4)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开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有药用植物(包括药用植物和杀虫植物)的化学成分的分离提取、结构研究、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研究,寻找新的高活性物质,提供先导化合物模型;(5)积极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做好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近几年来,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成果有:(1)在新化学反应性的有机合成新方法研究方面,发现和完善了新颖的能同时控制三个立体中心的环氧醇还原重排反应,发现了新的高价碘羰基化反应。代表性工作发表在 Angew. Chim. Int. Ed. 上;(2)完成了一系列大环二萜、螺环缩酮等复杂天然产物及海洋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工作;(3)在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方面,建立了一种从天然樟脑出发不对称合成所需构型 a-氨基酸的新方法;(4)在天然抗氧化剂和一氧化氮的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5)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药用植物中,发现了数种具有特殊抗癌活性的天然产物和修饰天然产物。

实验室已成为培养青年化学家的摇篮,大批年轻有为的有机化学家从这里脱颖而出,走进了世界著名有机化学研究机构 (如:哈佛大学、 Scripps研究所,等),有数人在世界级有机合成大师 E. J. Corey, K. C. Nicolaou,D. H. R. Barton 等研究小组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有十余人获得了洪堡基金。有大批青年学者成为国内有机化学研究的学科骨干和中坚力量,其中有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百人计划入选者 20 余人。

实验室广泛开展了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有 200余名国内外的有机化学家来实验室进行了100多项开放课题研究工作。实验室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重点课题、自由申请和青年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百项。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 130余篇, 其中67% 发表在被科学引文索引 SCI-CD收录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提交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近 200 多篇,大会邀请报告近 20 人次。30余人次应邀赴国外讲学及合作研究。“有机质谱在立体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两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20多项。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先后有几十位国外著名学者来讲学和进行科研合作。

在国家开发西部的宏伟战略中,实验室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励精图治,在二十一世纪作出更辉煌的成绩。



                                地 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路298号

                                邮政编码:730000

                                电 话:0931-8912500

                                实验室主任:涂永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