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 “抵制门”扑朔迷离

康师傅 "抵制门"扑朔迷离

    方便面老大不愿正面回应"日系背景"

    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未正面回应公司 "日系背景"和"自导自演"事件,并称此事系烟雾弹,混淆视听。而统一则强调,内部人员不得与行业友人私下会面。

    ■本报记者 练琴

    受日本"购岛"闹剧影响,国内多地掀起了抵制日货的浪潮,不仅是汽车、家电领域,食品饮料巨头康师傅也卷入其中。10月25日,康师傅高层证实公司遭遇"抵制潮",紧接着疑似统一策划这起"抵制潮"的内部邮件曝光,而康师傅与统一给中国经济时报的回应更令 "抵制门"事件扑朔迷离。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康师傅与统一之间的明争暗斗正因两家的产品、市场高度重合,恶性竞争只能玉石俱损。在面对恶性竞争时,企业需要做出快速的反应。

    孰是孰非

    近日,有关"抵制日货,拒吃康师傅"的内容在微博、人人等各大网站论坛被大量转发并评论。这些矛头直指康师傅的微博和帖子指出,日本三洋食品株式会社持有康师傅33.18%的股权,现任董事会成员中日籍人士占据一半席位,连康师傅下属企业也被日企陆续深度持股。康师傅一度被大量网友宣称"要抵制".

    10月25日,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证实,抵制风波已经在康师傅的品牌和经营层面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幕后推手已锁定为统一集团,康师傅已向公安和工商部门报案。同一天,中国经济网披露了一批疑似统一内部邮件、传单照片、抵制活动照片等资料,称有业内人士爆料,统一在幕后通过组织散发传单、转发微博、QQ论坛等途径号召民众抵制康师傅。统一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

    而10月27日,《国际金融报》的一则"康师傅被爆恶意攻击自导自演'抵制门'"的消息又将焦点转移到康师傅身上。该新闻称统一也在长沙等城市遭到疑似康师傅方面的回击,有人大量散发传单,内容为"揭露真相:统一企业的日资背景"、"当你每买一包统一方便面,就有1元钱流入亲日势力的口袋……"等。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向康师傅新闻发言人陈功儒求证康师傅的"日系背景"和康师傅"自导自演"一事时,陈功儒的回应耐人寻味:"从您问的内容方向上看可能被误导了。这件事不在于企业身份,在于谁策动了不正当竞争,您看到的可能属于烟雾弹,是混淆视听用的。"当记者追问康师傅认为是谁 "策动了不正当竞争"时,陈功儒说,"谁策划,我们比任何人都想了解,因为跟我们一样的企业不在少数。为何针对康师傅,为何采取这样的手法,都是应该被揭露的。"

    对于此事,统一方面却有不同的说辞。

    "我们手上也有大量对手污蔑我公司的传单,我们不想打口水仗,还是正规经营才对。"统一企业新闻发言人杨寿正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有传言称统一也有日资背景,可以从香港联交所查阅,统一并不是日资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其前述稿件中还提到,有康师傅公司高管表示9月曾与统一高层沟通,统一否认恶性竞争,但在疑似打压康师傅的内部邮件被曝光后,统一主动"求和".对此,杨寿正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强调,"我们没有主动与对方联系,并且我们内部规定不得与行业友人私下会面。"

    恶性竞争

    "恶性竞争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一种常态,企业间出现恶性竞争减缓了该行业产品创新的速度,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对本报记者表示。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营销专家李志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事态发展至此对康师傅和统一都不利。"康师傅的损失是最直接的,'日系'背景被放大后,民众因钓鱼岛事件而生的抵制日货行为自然会波及康师傅,尤其是年轻人,会对康师傅产生敌意,对品牌美誉度造成伤害;对统一而言,虽然主要竞争对手遭遇挫折是统一的机会,但如果此事真为统一所为,这种不高明的手法一旦曝光对统一的形象也伤害极大。"

    根据AC尼尔森调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康师傅在中国方便面市场占有率为55.7%,统一不足20%.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此次康师傅和统一之间出现恶性竞争是因为双方的主营业务方便面市场渐趋饱和,只有一方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下降,另一方才能实现销售量的上升和市场份额的提高。

    "我国方便面行业当前的市场格局是康师傅一家独大,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统一位居第二,今麦郎、白象、华龙、五谷道场等紧跟其后。"向健军认为,因为康师傅在业内享有绝对优势,因此竞争对手的排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康师傅行业第一的地位,只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有些许改变。

    对于此次"你来我往"的爆料,李志起认为康师傅和统一的反应都慢了,在微博、帖子内容流传了一段时间后,康师傅才发出声明称不回避日资入股,而统一至今未见官方正面回复。此外,事情之所以扑朔迷离是因为两家的正面回应不足,对于消费者和媒体提出的问题正面回应才能消除质疑。"请求司法介入也是必要的,因为事情发展至今,已经不是哪家公司站出来解释就能解决问题的。"

    向健军建议,企业应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可以通过收集竞争信息,预先制定应对策略,避免竞争对手突然出击给自己带来损失。此外还需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改变产品的营销策略,使自己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