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炭 点亮“大开发”黎明

 记者和新疆的第一次触碰竟是由四个故事开始。记者是当故事听的,但据讲述人说,是百分百的真事。正是这几个故事,很快让记者从感知层面近距离了解了新疆,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伴着西部大开发机遇迅速壮大起来的煤炭行业。
  
  四个“故事”
  
  折射出一个新疆
  
  故事一:2006年,在神华集团第一批开拓者进驻新疆时,在准东煤田的戈壁滩上,工人们下班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唯一的业余生活就是,大家三三两两去戈壁滩拣自己喜欢的石头。当时,每个人的床头都摆满了造型各异、材质不同的漂亮石头。有一天,一位职工晚饭后遛弯,竟然拣回一块硕大的玉石。此事传出去后,有内行人看过出价500万元要买,该职工断然拒绝。据说,如今,这块玉石已能卖到近千万元。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新疆资源富有。
  
  新疆自古就是块宝地,埋的是乌金,流的是石油……连荒凉的戈壁滩上都能拣到玉石,难怪疆外众多煤企纷纷“磨剑天山下,戈壁论英雄”。
  
  故事二:几年前,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尽兴游玩后重又辗转几日乘坐多种交通工具回到家乡。同样没走出过新疆的乡亲问他:“北京好吗?”他的回答是:“好是好,北京就是太偏僻了。”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新疆交通闭塞。
  
  新疆位于我国的最西部,总长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占了我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土地面积约占我国的六分之一。然而,土地的广阔、交通的不便、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成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区。
  
  故事三:一名云南籍煤矿职工,2007年刚到新疆伊犁创业时,在矿附近的空地上种了一大片玫瑰,被大家视为矿上唯一的“浪漫基地”,火红的玫瑰花调剂了大家的心情,也点缀了职工们的生活。可好景不长,不到2年时间,大量的煤炭被挖出来了,可同是这块土地上,玫瑰花却再也无法盛开了……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新疆生态脆弱。
  
  资源开采给生态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和不可修复的。新疆地处干旱区多荒漠,由于远离海洋,高山阻挡,降水稀少导致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森林植被覆盖率低,风沙活动频繁,生态脆弱,承载力极低。
  
  故事四:2011年底,在乌鲁木齐召开的一个来自各个行业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别的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见面纷纷握手寒暄,而煤炭企业的负责人则独具特色,当他们的手握在一起,相互间的第一句“温馨问候”竟然是:“怎么样?今年亏了多少?挺得住吗?”
  
  故事点评:此故事说明了在新疆创业艰辛。
  
  在新疆,“乌金卖出砂石价”,这一怪现象近2年严重困扰着进疆“淘金”的煤炭企业。今年,全国煤炭市场形势不好,使新疆本来就很低的煤炭价格“雪上加霜”,个别地方的原煤甚至每吨只卖到了60多元,远低于吨煤生产成本,许多煤炭生产企业亏损严重。又到年底,煤卖不出去,生产计划指标完不成,让许多煤炭企业的“老总”苦不堪言。
  
  新疆有太多让人骄傲的理由,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2.19万亿吨,约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以上。“十二五”时期,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定位已由适度开发的自给区和战略能源储备区转变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
  
  神奇的“新疆速度”
  
  新疆的煤炭工业发展速度令人咂舌,用“飞速”一词来概括似乎再恰当不过了。
  
  刚到新疆,记者就了解到这样的一组有关全疆煤炭产量的数据:从1951年的年产量54万吨增长到1000万吨用了30年;从年产量10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用了20年;从年产量30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用了6年;而从年产量5000万吨增长到1亿吨仅用了3年。年产量达到1亿吨,这还是2010年的数字,记者了解到,2011年,新疆的煤炭产量是1.22亿吨,今年,预计全年煤炭产量为1.5亿吨。
  
  单从煤炭产量数字层面反映出的意义来讲,你就不得不盛赞十分罕见的“新疆速度”。
  
  什么样的优势助推了如此神奇的发展速度?记者迫切需要寻找一个答案。
  
  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甲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煤炭作为新疆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最大的资源,在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等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国家提出“新疆要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和“加快建设煤炭开发储备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等目标。在这一目标引领下,自治区政府“再加一把力”,大胆描绘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家煤炭开发利用基地、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煤化工基地的蓝图。
  
  资源如此丰厚,政策前景如此诱人。上天似乎也格外眷顾新疆这块土地,除赋予它大量的资源外,还让它拥有了煤炭开采条件好的优势。曾有人这样说,在新疆煤层埋藏浅的露天矿,只要你拿把铁锹使劲挖,很可能就会挖出煤来。的确,比起瓦斯、水、火等灾害并存的我国中东部煤矿,新疆诸多低瓦斯矿井和储量巨大的露天煤矿,开采条件不知要好多少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潜力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的条件。如此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加之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的逐年减少和生产能力下降,疆外众多煤炭企业纷至沓来。“参与开发煤炭建设的企业不知多了多少倍,煤炭产业大军迅速壮大,煤炭产量不大幅增长反而奇怪了。只是,大家都在担心,照此‘长’下去,难说是好事。”这是新疆一名普通煤矿职工的观点。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疆煤炭规划产能为4.2亿吨,其中准噶尔基地产能2.04亿吨、吐哈基地产能0.78亿吨、伊犁基地产能1亿吨、库拜基地产能0.38亿吨。在新疆,煤炭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新疆的煤炭产量达到1.5亿吨应该不成问题,按此计算,也仅是2015年计划煤炭产量4.2亿吨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也就是说,增产2.7亿吨,只会用短短3年时间。
  
  然而,在令人“热血沸腾”的数字背后,记者也在思考一位神华新疆公司负责人的话: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煤炭精深加工问题和打破运输瓶颈,新疆的煤炭产量是时候该考虑停一停飞速的步伐了。
  
  鉴于全国和新疆煤炭的产能已远远大于需求,一些专家建议,国家应通盘考虑,根据环境承载力重新规划准东地区的煤炭产业,做到适度开发。这样才有可能防止地方的“发展冲动”加剧产能过剩和高耗能产业带来的高污染,缓解当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