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中标企业后续开发不轻松

12月6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19个区块的前三名中标候选企业名单,并进行为期9天的公示。

  按照规定,得分第一名的中标候选企业为项目中标企业,若该企业自动放弃或按相关规定被取消中标资格,将按中标顺序依次确定其他中标企业。若前三名均放弃,则将重新组织招标。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得分第一的企业放弃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企业之间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区块的勘探开发。落选的企业或可寄希望于国土部正在酝酿的第三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而“中彩”的企业也不可过分乐观,因为我国页岩气开发存在钻井周期较长、相关设备缺乏、成本较高等问题,现阶段的开发之路并不平坦。

  后续开发不轻松

  获得区块后,中标企业面临的问题或许要比竞标时更为棘手。由于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尚处早期阶段,缺乏大量参数,因此后续开发之路并不轻松。

  哈里伯顿非常规技术部顾问专家王强指出,中标企业接下来要进行两项工作:首先是建立勘探开发公司;其次是进行总体区块分析,制定勘探方案,掌握“有没有成气条件、有没有储存条件、能不能有效改造地层”这三方面核心数据,并利用数据选择最好的开采点、合适的定向钻井工具、类比储层、优化压裂设计、选择完井方式等。

  “而在现场作业实施阶段,需要合理布局。因为页岩气现场施工的危险性比较高,涉及高压、大量用水、可燃物、化学品等,应根据井场条件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压裂方式。”王强指出,在上述三项工作均完成后,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整体数据库,为以后勘探开发打基础,“总的来说,页岩气开发是有步骤可循的,可根据之前的经验优化后续方案。”

  目前,哈里伯顿已在四川和重庆地区为若干口页岩气水平井提供了泥浆、钻井和压裂服务。据王强介绍,在作业过程中,他们注意到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地层压力不足,页岩气有合适的生产条件,但没有合适的保存条件;异常地层引力导致井眼坍塌、井漏、井筒变形、压裂异常等;因为开发经验不足,钻井周期较长,一般北美30天钻好一口井,中国需要60-90天;缺乏针对页岩气开发的设备,且一些设备因路况原因不能到达井场。

  据悉,目前在中国开采页岩气的成本约为美国的2-3倍,因此中标企业要想获得商业化收益或许还得动一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