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六年征程

200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自此迈开广东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前进的步伐。6年过去,中医药强省建设“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广东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等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并创造了“八个第一”的骄人成绩。这些进步和成绩与广东各级领导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中医药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欢迎与喜爱、中医药行业的团结努力分不开。

  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

  早在2004年2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一份材料上批示:中医中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研究开发潜力很大,走出国门前途无限。广东省是中医中药大省,应当成为中医药强省。之后又做出10多次批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思路逐渐明晰。2006年1月,广东召开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张德江强调,“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建设现代化中医药强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我省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快构建和谐广东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中医药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是发掘和发展岭南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迫切需要。”

  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广东省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张德江和时任省长黄华华担任顾问,时任常务副省长钟阳胜任组长,时任副省长游宁丰、雷于蓝和省政协副主席、卫生厅长姚志彬担任副组长,与中医药有关的13个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同时为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还成立中医药强省建设联席会议,上述部门为成员单位,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中医药发展的相关问题。这一举措在全国尚属首个。之后,广东各地市也纷纷成立相应规格的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抓中医药事业发展,相关部门纷纷为中医药发展出力,形成通力配合、上下联动的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后不久就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他和省长朱小丹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将持续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列入广东省医改“十大任务”和广东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强省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今年10月召开的广东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上,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政协主席,“四套班子”一把手悉数到场,如此高规格,在全国也属罕见。汪洋在会上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接受针灸治疗咳嗽的经历,更是把建设中医药强省纳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强调要按照幸福导向型理念发展中医药事业。

  有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医药由曾经的弱势边缘化逐渐受到关注和支持。对此,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药局局长彭炜深有感触,“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时向中医药倾斜,投入加大,中医药局也由‘弱势部门’逐渐发挥出行业引领作用。”

  科学决策

  人力物力财力大幅增加

  2006年的建设中医药强省会议上,张德江指出了广东中医药发展的5个差距:认识不够,高层次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不平衡,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建设中医药强省这一科学决策下,全省上下对中医药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大意义有了充分认识。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文件,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从政策上倾斜,从投入上增加。时隔六年,这些差距不但已赶上,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建设强省决定,制订出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逐步加大财政对中医经费投入。2006~2011年,全省财政中医药事业经费共计投入33.55亿元,仅2011年就达8.55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98%。这其中省级财政中医事业经费共计投入11.44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43%。同时还设立中医药强省专项资金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省编办增加了省中医药局处室和编制,强化了中医药宏观管理和行业指导力量,部分地方卫生局也纷纷成立了中医科,落实中医药工作。要求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低于25%,并将省中医院、省第二中医院列入省编办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