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小区”的低碳之路

一头猪排放1.06吨污染物,传统的养殖方式严重污染水环境,椒江区划分禁养区,建成“生猪小区”,净化后的水还可循环利用……

水是椒江灵动的生命,城市因水而兴。但是,落后的畜禽养殖方式会带来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整治,椒江区划分禁养区,建成“生猪小区”,走出了一条低碳畜牧业的发展之路。

换上白大褂才能进养猪场

椒江三甲滨海工业园区,空旷的地面上,一幢幢排列整齐的简易红色瓦房显得特别亮眼,这就是椒江区政府投资1300万元建成的生猪养殖小区,占地面积89亩,能容6000头生猪。

整齐的生猪栏舍林立,栏舍之间是干净的水泥路面,走在其间闻不到臭味。饲养区、生活区、沼气池,整齐统一。

“为了保障宝贝猪的健康,三道关才能进入。”畜禽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晓定介绍说,门口的水坑放了消毒剂,给进出的车辆消毒。第二道关,就是进入装有紫外线照射的消毒室。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后,才允许进去。

每年排放8万多吨污染物

椒江一年出栏7万多头生猪,主要的污染物来自生猪粪便。

“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主要对水体造成污染。”椒江区畜牧兽医局的工作人员说,一头猪排放1.06吨污染物,全区生猪一年排放污染物8万多吨。

以前,很多人采用家庭作坊的方式养殖生猪,猪的吃喝拉撒全在猪圈里,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或者田地里,粪便在猪栏里不及时清理,导致水体发黑,臭气难闻,附近的居民不敢开窗。

“葭沚泾、海门河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污染,非治不可。搬迁,关停,建设沼气池,解决养殖场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

2007年,椒江区开始实施禽畜养殖“退城进区”工程,东至三甲二条河、西至永宁河、南至高闸浦、北至椒江南岸为禁养区,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搬迁到小区实行集中养殖。

据了解,当时关掉70多家养猪场,10多家搬迁到生猪小区,关停户每头猪补贴100元,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的排泄物得到彻底的整治。

扩大禁养区减少污染

生猪小区的粪便和猪尿怎么处理呢?

在饲养区的北面,小区配套建设1000立方米沼气池,完全可解决小区猪尿的处理问题。污水则排到沼气池,经过沉淀池、氧化池变成无污染水后,流出养殖场。

粪便通过另外一个专用管道出来,加入锯末等材料,用机器加工成有机肥颗粒,粪便就成了上好肥料。

在养猪小区看到,净化后的水干净见底,可直接冲洗猪舍。“经过整治后,水环境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刘晓定说,养殖专业户有沼气池,但一些散养户没有注意卫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将来会扩大禁养区的范围。

刘晓定介绍,最好的方式就是“零排放”养殖模式,锯末粉等物品充当养猪场垫料,粪便尿液排放到发酵床上,就会自然发酵,不仅不需要每天清理,那些污染物还能成为有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