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眼中的低碳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使得“低碳”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不知不觉中,低碳开始逐步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近,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CATI)调查形式对北京市18区县1146名市民进行了低碳生活观念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被访市民听说过低碳生活,对其理解也较为准确,人们普遍认为低碳生活的意义在于解决生态环境和气候问题。另外,被访市民的生活习惯与低碳生活的标准相近,近七成被访市民表示非常愿意尝试低碳生活。
低碳理念
    所谓低碳生活,一般是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能源,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由于北京不断加大对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大部分被访市民听说过低碳生活,并对其理解较为准确,但农村居民对其还较为陌生。
    调查显示,72.3%的被访市民听说过低碳生活的概念,其中64.2%能给出低碳生活的解释,8.1%听说过但不知道如何解释。在能对低碳生活作出解释的736名被访市民中,89.7%对其阐释较为全面(其中35%完全阐释正确),10.3%阐释错误。可见,大部分北京市民对低碳生活的概念并不陌生,且对其理解也较为准确。
    北京市民对低碳生活的主要理解为“节能减排”,这符合低碳生活的实质含义。在听说过低碳生活的被访市民中,人们既给出了低碳生活的概括性解释,也列举了其在生活中的例子。其中,60%的被访市民表示低碳生活中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7%表示包括节约能源,还有33.6%和9.8%表示包括绿色环保和节俭、省钱。
    被访市民认为绿色出行、节电和节水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在听说过低碳生活的被访市民所举出的具体例子中,绿色出行、节电和节水比例较高,分别为42.6%,26.6%和20.3%。
    有32.2%的被访市民认为倡导低碳生活的主要意义是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地球生态系统;28.7%认为是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问题;9.5%认为是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节约能源。可见,市民认为低碳生活的主要意义在于解决生态环境和气候问题。   
低碳表现
    此次调查问卷选取了18个低碳生活习惯,涉及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和绿色出行等方面。结果显示,被访市民基本上能够做到其中15个,都做到的占15.9%。可见,虽然被访市民都做到18个低碳生活习惯的比例较低,但大部分的生活习惯与之相近。
    逾八成被访市民在生活中有较强的节约能源意识。调查显示,在节约能源、拒绝浪费方面的4个生活习惯上,有83.2%的被访市民能够完全做到。其中,96.6%的被访市民平时少或尽量不使用空调;94.9%平时注意节约用水或安装节水龙头;92.3%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礼品或其他商品。
    近四成被访市民在生活中有较强的绿色环保意识。在被访市民中,37.4%能够完全做到有关绿色环保的4个生活习惯。其中,94.9%的被访市民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菜肴;90.1%拒绝购买不环保的高档家具;56.2%除废品出售外,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投放。
    逾四成被访市民较少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纸杯。低碳生活提倡减少对日常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特别是一次性餐具。调查显示,43.5%的被访市民能完全做到有关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方面的4个生活习惯。其中,98.8%的被访市民在家很少或不使用一次餐具。
    七成被访市民有绿色出行的习惯。调查显示,70.8%的被访市民有绿色出行的生活习惯。在所有被访市民中,89.3%平时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在347名平时会驾车出行的被访市民中,46.1%完全符合4个低碳用车习惯。其中,92.5%会采用节能的方式开车;81.3%会除交通限行外,有意识地减少驾车出行次数;80.1%在更换新车时,会选择小排量的汽车。
低碳意愿
    逾九成被访市民愿意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当问及“您是否愿意在将来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时,95.6%的被访市民表示愿意,其中69.8%表示非常愿意,25.8%比较愿意。另外,被访市民最愿意采用的低碳生活习惯是“节约用水”和“当家用电器长时间无人使用时及时关闭电源”,比例均为99.6%。
    驾车族最愿意尝试节能开车以接近低碳。在平时驾车的被访市民中,97.7%愿意尝试采用节能的开车方式,比实际采用节能方式开车的比例增加5.2个百分点;95.1%愿意尝试除交通限行外,有意识地减少驾车出行次数,比实际拥有这种生活习惯的比例增加13.8个百分点。
    从调查结果来看,北京市民的低碳生活意愿很高,并且在节约能源、拒绝浪费方面向低碳生活转变得较为自然。但低碳生活并非只是节俭和节约,北京市民的低碳意识还有待加强。另外,难以改变已有的生活习惯和对低碳生活认知度不够,是一些市民不愿进入到低碳生活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加强对低碳生活细节方面的宣传,尽快完善诸如校车等制度,使更多学生能够坐校车上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