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财税月均收入跨过亿元

  7月18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湖南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7月的天气尽管格外炎热,车间里的气氛却也没有一点因此受到影响。厂区里,美国青豆生产线、蜜饯生产线、豆干生产线等,一条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地运转。公司生产总监罗新平先生乐呵呵地说,公司尽管7个厂,十几条生产线,每天都在满负荷地运转,但是产品却仍然供不应求。市场上,公司产品断货的信息不断传来,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据介绍,公司今年上半年产值突破2.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8亿元相比,有了大大提升。税收也实现同比增长,去年公司全年税收近40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5000万元以上。

  

  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钱景”如此“美好”的,不只是“盐津铺子”一家。蓝思科技、介面光电、泰尔制药,一个个厂区都生气勃勃,一家家企业都活力四射。蓝思科技,这个从沿海移至内地的高科技电子企业,自2008年正式投产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在这里实现了资本“原子弹”式的裂变。去年已经突破30亿元之巨。今年上半年,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值和销售均达到60亿元,上缴税收2亿多元。全年产值有望达到140亿元之多,税收可达4亿元以上。这一系列数据,如果不是笔者亲耳听到,几乎难以令人置信。

  

  在威特(湖南)药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今年的形势也同样好,仅上半年,公司的产值达到4000万元,上缴税收突破了300万元。而去年一年,公司的税收才300余万元。半年实现了去年一年的业绩,这能不令人鼓舞吗?目前,公司有10多个品种的药品上市,其中仅替米沙坦片一个品种,上半年的产值就达上千万元。

  

  小河涨水,大河自然满。基地最近新鲜出炉的一份半年报,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惊喜。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60.61亿元,同比增长23%;上半年的财政收入达6.61亿元,财政税收实现了月均过亿元,同比增长54%。这也是基地自创建以来,经过短短10余年的发展和积累,月均财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或许您还不知道这份“高速增长”的靓丽半年报来之多么不易。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今年,其实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受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不少地方和企业经济发展,呈现趋缓、甚至下降的态势。而基地却呈现了逆势上扬的态势!

  

  事实上,自1997年从一片荒野中“零”起步,基地一直就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无论从生产总值,还是财政税收,或是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一直都在直线上升当中。

  

  说起这些年基地经济状况的变化,基地财政局局长邱自佑心里的一本账最清楚。这位从2002年起就担任基地财政局局长的“财老板”,整整10年掌管基地的财政,对基地财政税收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2000年时,基地还只有五六家企业,而且规模都很小。税收也少得可怜,仅1700余万元!”邱自佑介绍说:“令人高兴的是,基地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脚印,无论是入园企业,还是生产总值,或是财政税收,年年都在以几何数快速增加。”

  

  “着力打造组合生物合成与天然产物药物、现代中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基因药物规模化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三大专业化公共平台,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2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达50%。”这是2006年基地由浏阳医药生物园晋升为国家级的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时,确定的未来几年的目标。

  

  “当时确定这一目标时,不少人还在为能否完成这一目标捏把汗,因为2006年时,园区工业总产值才50亿元,财税收入2亿元。短时间要实现这一目标,有人甚至觉得简直有点天方夜谭。”可是,如今回首走过的道路,邱自佑大有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到2009年,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131亿元,财税突破4亿元。与2006年相比,翻了一番多。园区面积从2006年初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13平方公里。

  

  最近几年,基地更是摆脱“徘徊”状态,实现了超高速发展。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财税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18亿元。到去年,基地拥有注册企业500多家,工业总产值36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32亿元。

  

  “变化的不只是量,更有质的提升。”管委会主任张贺文在分析基地的经济运行状况时,如是结论。

  

  这一结论是有根据的。有专家指出,判断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如何,一要看其是否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二要看其是否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有特色才能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容易发展壮大。基地这些年正是因为其鲜明的医药产业发展特色,才迅速成长壮大,并逐步独占鳌头。

  

  基地的发展后劲,也是颇让人看好的。首先是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崛起。目前,基地税收上千万的企业已经有了9家,其中一家企业还超过2亿元。还培育了一批上市企业。去年,永清环保和尔康制药双双在创业板上市。实现基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今年,如果不出意外,又会有湘北威尔曼、蓝思科技等两家上市。盐津铺子、九典制药、迪诺制药等也都进入了上市的冲刺阶段。

  

  其次,是基地产业结构逐步完善。随着蓝思科技、台湾介面光电、利尔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始开花结果,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的6亿多元税收中,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占到了2亿多元,三分天下有其一。在西园,温州食品园一、二期工程正在马不停蹄地建设中,园区食品产业占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至此,基地从最初的单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到现在生物医药、食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并驾齐驱,产业结构也逐渐完善,并且相互补充,相互支撑。

  

  说起基地经济能如此逆势上扬的原因,业内专家分析,这首先是基地产业集群式发展带来的集聚效益。作为以医药产业为特色的专业园区,基地自成立起,就坚持以生物医药立园、特色发展。目前基地集聚的医药企业总数达到了200多家。专业企业的高度集聚,必然产生强大的发展合力,从而催生“集聚”效应,并产生巨大的抗压力。其次,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也是推动园区经济逆势上扬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基地根据医药产业是“冷静”产业的特点,及时调整园区定位,发展食品和电子信息产业这两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使园区的产业结构日益合理,而且也实现了“冷”“热”的平衡。第三,无论医药,还是食品和电子信息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消费性产业。作为消费性产业,刚性需求比较明显,而且不容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也是基地经济能逆势上扬,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