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用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势在必行

 编者按: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人类较全面的掌握了自己的遗传信息,促成了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作为转化医学的重要方面,个体化用药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的关注。日前,在上海召开的"2012个体化用药前沿研讨会"上,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带头人以及个体化医疗的奠基人和倡导者之一--周宏灏院士对我国目前的个体化医学的实施和现状做了分析。针对国内个体化用药领域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生物谷通讯员采访了周宏灏院士。


  记者:目前发现CYP450家族参与200多种药物的代谢,还有一些基因可能参与多种药物的代谢,未来中国是否会出现针对个体化用药的"基因身份证",医生是否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身份证"进行合理给药呢?


  周宏灏:实现基因水平差异指导的个体化用药的临床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因素问题,是一个综合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真正实现合理的个体化用药不仅依赖于个体基因型的详细信息,还要针对不同的药物特性和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及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作为支持,因此,未来需要一个详细的专业指导和个体化用药指南给医生提供用药依据。


  记者:现在国外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个体化用药相关的数据库,对于国内实验数据的爆炸式发展,我国是否会建立一个针对中国人群的个体化用药数据库?


  周宏灏:我们已经开始在做这件事情,建立了一个基本的网络,数据信息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而且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我们的目标是可以实现基因型、药物、疾病的多种关键字搜索,结果可以包括文献出处、研究数据、治疗方案等详细全面的信息。但是我们的人力和物力还是十分的有限,希望未来能有专业的公司和部门投入到数据库的建设中来,也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商业化的数据库,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记者:个体化用药的研究已经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何时以及如何能够达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


  周宏灏:个体化用药已经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研究,这对于个体化用药的发展是件好事。但是很多实验室使用自制的试剂,实验流程也缺乏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我们必须避免个体化用药形成一种没有规范管理下的混乱状态。实现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势在必行,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何时能够全面的实现行业规范化还很难预测,可能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


  记者: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药物基因组学和个体化用药发展的希望,作为委员会的创建者请您谈谈委员会在今后将为我国个体化用药领域做出哪些贡献?


  周宏灏:我们已经组织了国内大量的重点医院和临床骨干医师加入到发展个体化用药的队伍中来,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网络,我们组织召开业内的年会、大型研讨会以及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积极的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个体化用药发展。目前我们的常委已经达到了100多人。我们一直在促成行业的规范化,但是不能让规范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束缚,而是要使规范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