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不等于抗生素 专家称单纯限品种不合理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会长、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侵袭性真菌感染多学科专家交流峰会上受访时称,卫生部去年8月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三级综合医院深部抗真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种”的规定从科学角度而言,并不合理。

  “首先有个概念需要明确,抗生素不等于抗真菌药物。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用于抵抗或抑制细菌的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药物统称为抗细菌药物。而抗真菌药物则是用于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黄晓军向记者解释。

  真菌感染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类,浅表感染比较常见,如足藓、皮癣等,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小。而深部真菌感染是由念珠菌、曲霉菌等侵犯人体内脏器官及深部组织造成的,发病率低,但危害性很大。

  抗细菌药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而深部抗真菌药物则十分有限,从人类对深部抗真菌药物进行研究的历史来看,目前只有三代药物,共有六种产品,分别为多烯类、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棘白菌素类。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想怎么样去用好深部抗真菌药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品种管控就能做到的。如果简单的限制品种就能解决问题的话,干脆不要再进行研发了。”黄晓军说。

  事实上,去年卫生部针对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2012年8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出台,到而后颁发的《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我国对抗菌药物监督和管控上的决心和力度史无前例。但针对这一“史上最严限抗令”,学界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中区传染病防治医疗网指挥官王任贤是台湾著名的感染学科专家,SARS期间擔任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中区传染病防治医疗网指挥官,创下SARS期间台湾中部六县市所有医院无院內感染的纪录。他频繁来往于两岸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对“限抗令”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就此问题,他告诉中国网医药频道记者,“抗生素管制的精神在于既要让病患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要能减少日后耐药细菌的产生,这就叫做合理的管制。要执行合理的管制,肯定是要回归到科学实证的基础,而不是完全以行政手段,做自己认为最严厉的政策,却根本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管,最终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在“深部抗真菌药物不得超过5个品种”的科学性上,黄晓军也提出了疑问,“这个数字不算十分科学,只是进行了专家访谈,并没有进行科学的比较。如果说‘限抗令’针对的是抗菌药物过度使用这一主要矛盾的话,限制品种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我想应该辩证看待,但非常期待政策的完善和进步。”在最后,黄晓军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