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填海三问

国家海洋局近日根据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12年全国围填海计划,向沿海省及计划单列市海洋部门下达了2012年地方围填海计划指标。两部门要求,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加大对圈占海域行为的查处力度。


  这真的能让围填海热降温吗?


  一问 围填海要付出多大生态代价?


  为什么围填海会受到关注?


  目前我国的围填海呈现出工业化初期的特征,发达国家在长达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得到集中体现。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成果显示,到1990年,全国实际围填海面积为8241平方公里;而到了2008年,全国实际围填海面积则达到133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增围填海面积约285平方公里。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生态、灾害和资源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并存,并且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呈现出发达国家传统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特征。


  围填海的生态代价究竟有多大?


  围填海使曲折的岸线变直,海湾变成了陆地。海岸线变化导致海岸水动力系统变化剧烈,大大减弱了海洋的环境承载力。


  由于海洋自身涌动能力降低,海冰灾害加剧。海滩和沙坝消失,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冲击进一步增大,海水倒灌现象增加。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累计丧失57%的滨海湿地,2/3以上海岸遭受侵蚀,沙质海岸侵蚀岸线已逾2500公里。这让海洋失去了波浪消能空间,加大了潮灾的隐患,河床淤积也会影响泄洪安全。


  围填海工程往往采取取土、吹填、掩埋等方式,造成海域环境变化,底栖生物数量减少,群落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降低。鱼类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遭到破坏,渔业资源难以延续。


  已经开展多年围填海工程的荷兰、日本等国家,围填海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


  荷兰曾经是围填海造地最成功的国家,有1/4的国土面积都是填出来的。但是,在改变海岸线扩张国土的同时,海水污染、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


  日本的围填海造地贯穿了工业化发展始终。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个日本近海海域经历了严重的工业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从严管制围填海,平均每年批准5平方公里的填海面积,围填海规模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要恢复以前的自然状况已经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