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偿献血的若干问题

1、无偿献血的意义是什么?
世界上每秒钟就有3个人需要输血,血液的来源只能依赖于他人的捐献。
自愿无偿献血是唯一安全的血液来源,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虽然血液检测技术在不断进步,但限于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已知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我们也无法排除未知的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因此,对于献血者的健康征询,特别是出于利他主义精神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对于自身健康与生活史的诚实回顾,是安全血液来源最有效的保障。
关于无偿献血对于血液安全的意义,南非是一个典型的例子。HIV(艾滋病病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一种极其严重的经血液传播疾病。南非及博茨瓦纳的HIV的传播情况非常严重,甚至一度被提到了国家存亡的高度。通过数十年全面推行无偿献血的努力,南非成为非洲第一个实现血液供应100%来自无偿献血的国家。在南非与博茨瓦纳,HIV在成年人中的感染率是10-30%,而在无偿献血者中是0.2%。
至2020年,所有国家的血液供应全部来自于自愿无偿捐献,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其194个成员国的共同目标。

2、无偿献血的现状如何?
全世界每年约有90,200,000人次参加献血,50%的血液捐献来自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要保证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的临床用血需求,献血率(每年每千人口参加献血的次数)应该在10‰以上。发达国家平均36‰,香港是30‰,台湾是80‰,中国大陆是9‰。国外通行的献血单位一般是400-500 ml,中国大多数是200 ml,考虑到这个因素,中国的实际献血率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可以说,无偿献血不仅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与全面发展水平的标志。中国在这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固定无偿献血者的重要性是什么?
固定无偿献血者是那些常年定期参加献血的人。一般来说,固定无偿献血者的定义是曾经献血3次以上,而且在过去的12个月参加过献血。
固定无偿献血者是风险最低的献血者群体。因为固定无偿献血者定期接受血液检测;他们也了解可能危及血液安全的行为,并会主动避免。固定无偿献血者是稳定血液供应的有效保障,并会在突发血液供应需求时发挥重要的作用。

4、献血对身体健康有没有不良影响?
正常成年人定期献血不影响身体健康,这是医学界的共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认为献血会损害健康。
首先,献血对人体内的总血量影响很小。美国血库协会(AABB)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5%或10.5mL/kg体重,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人体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左右。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体重为男性50公斤以上,女性45公斤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或400毫升,不超过总血量的5%~10%。
其次,人体血液的所有成分本身就处在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血液中血小板寿命约为10天,白细胞寿命一般为18~36天,红细胞的寿命较长约为120天。也就是说,未献血的情况下,人体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人体内的造血“工厂”如骨髓等所生产的新生细胞所替代。
此外,人体循环血量的缓冲能力也很强。人体的血液约有20%~25%分布在肝、脾等脏器和组织内,在献血后,肝、脾等器官的血液能及时补充并恢复恢复血管内的循环血量,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与此同时,机体会刺激造血器官加快制造新的血液,血液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此,健康的成年人献血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5、什么是成分献血与单采血小板?
通常说的献血是一次采集全部血液成分的过程,而成分献血是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是现代献血的新理念。目前最常见的成分献血是单采血小板。每份单采血小板含有的血小板数量在2.5×10^11以上,相当于12.5袋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与传统的浓缩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更安全,受血者只需要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可以降低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在发达国家,成分献血已经是被广大无偿献血者所普遍接受的一种先进的献血方式。
人体内血小板的再生速度很快,捐献后2~3天血小板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因此捐献的间隔周期可大大缩短。目前国家规定捐献全血的间隔周期为6个月,而单采血小板的间隔周期为14天。

6、无偿献血安全吗?会不会感染疾病?
无偿献血是安全的。
199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确立了我国无偿献血制度,该法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这些规程和制度从操作的层面保护献血者不因献血感染疾病和损害健康。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抽血检验和采血时使用的注射器和采血器材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具,其生产厂商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严格验收并批准,使用后的血袋、针头等医疗废弃物要集中销毁,集中统一处理,不会重复使用。因此,献血者不会因参加无偿献血而感染疾病。
由于单采血小板要将所抽取的红细胞与血浆等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可能会引起一些献血者在安全方面的顾虑,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在血小板的全部采集过程中,捐献者的血液均在一次性无菌密闭耗材中循环和分离,不会暴露于外界环境之中,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7、献血后多久能恢复?献血前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人体造血系统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在献血后骨髓造血速度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在献血后,血液内的水分和无机物在2小时内即可由组织液渗透入血管得到补充,血容量恢复正常;血浆中的蛋白质会在肝脏中加速合成,2~3天即可恢复;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恢复在21~42天左右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
献血前可了解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献血前无需空腹,食物较清淡为佳,不宜吃油腻食物,不要饮酒。献血前一晚保证充足的睡眠。献血后应保持静脉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献血后当天不要从事高空、高温作业,也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比赛等活动。注意补充水分;不宜饮酒及暴饮暴食、盲目“进补”。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献血基本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8、为什么献血无偿而用血有偿?
实际上,这两者并非同一范畴的问题。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无偿献血是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血液虽然是献血者无偿捐献的,但血液在用于临床患者之前需要经过一系列处理过程,包括血液的采集、检验、分离、储存与运输等,仅血液检测就涉及ABO血型、Rh血型、Hb(血红蛋白)、ALT(谷丙转氨酶)、HBV(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抗体等8个项目累计16次检测,以保障血液安全。此外,献血者所捐献的血液还要经过离心,分离成为不同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等。上述这些处理流程均会产生相应的成本。用血收费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
无偿献血者(终身)及其直系亲属(五年内)需要用血时可以免除费用,对此,各地政府都有相关的具体规定。

9、什么是互助献血?为何有些献血者需要用血时还要参加互助献血?
互助献血的本质不是要献血才能用血,而是在血源紧张的时候,患者不愿等待而希望能尽快获得血液供应。
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要优先保障危重患者的用血,很多择期手术患者不得不依据病情及入院先后而等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患者能够尽快得到血液供应,而由其家人及亲友参加无偿献血,使患者能提前接受手术及其他治疗,这种献血形式就是互助献血。
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一些献血者及其亲属要用血也不得不等待,引起了一些不满和社会的不良反响。但应该看到,临床用血的首要原则应该是基于病情需要,而不是谁献过血,这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医疗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