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门要为农村办哪些事?

 新农村建设怎么干?环保部门要为农村办哪些事?农村实现了哪些新变化和新发展?湖北省环保厅去年启动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工作。本报记者随同工作队进村入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见证了这一活动。


  □“三万”活动下基层
  ■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湖北省“三万”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工作,让荆楚大地生机勃勃。去年年初,湖北省环保厅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举全厅之力启动“三万”活动,组建工作队进驻恩施州龙谭、白泥塘、夹壁、新河、农科等村。


  “爬不完的山,过不完的坎”,这虽是恩施独有地域特色的真实写照,但山再高、坡再陡、村再远、户再偏,都挡不住干部进村入户的脚步和倾情帮扶的决心。


  湖北省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为总目标,以“围绕点线面,扮靓新农村,发展新产业,促进新跨越”为主题,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和农村环保“四两”工程为抓手,深入调研,科学规划,认真落实湖北省环保厅厅长李兵提出的“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环保惠民”重要指示精神,重点把白泥塘村按照“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标准来打造,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民居改造、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白泥塘村打造成“市内领先、全州一流”的宜居新村、生态新村、文明新村、党建新村、旅游新村和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


  湖北省通过“三万”活动深入农村调研,赠送《农村环保“两清两减”(清洁种植、清水养殖)宣传挂图》等农村种植养殖学习资料200张(幅)、《农村环保宣传手册》4000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汪营镇镇长吴兴灿说,湖北省环保厅驻点农村一年来,落实帮扶项目和资金,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形成复合经营模式


  “三万”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结合村情、民族特色和地方风俗,组织环保专家编制了《国家级生态示范村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针对农村生态文明、清洁家园、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方面问题,开展综合整治,加强生态建设,实施通达工程,重点解决了村庄环境差、行路难、饮水安全等问题。


  湖北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水、电、路等困扰农村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巩固粮食增产的同时,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烟叶、山药、稻谷、油茶等新兴产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复合经营模式,使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绿色的山绿色的水,青山绿水恩施美,绿色家园土苗情,我们的家乡多么美……”在利川市白泥塘村希望小学教室,“三万”活动工作队员给孩子们讲环保课。为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工作队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农村环保明白人”培训,广泛设置墙体广告、标识牌、责任牌、公开栏等;同时通过“环保三下乡”活动,开展环保教育进村庄、进课堂,为农家书屋和村里小学提供图书2000多册,为村民和学生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为加大生态示范村创建力度,工作队积极指导和帮助农村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实行张榜公布。同时,大力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设立民风评议榜。


  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在工作队协助下,位于汪营镇的齐岳山水泥有限公司的一枚废弃放射源被依法进行安全收贮。同时,工作队还会同地方环保部门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清洁生产道路,从根本上减轻了传统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压力,推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清江流域,在清江流域河段推广“河长制”,明确乡镇长为总负责人,按照分段责任制确定村干部为河长,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清运河道沿岸垃圾。并加强监管,确保辖区无垃圾乱堆、乱倒,污水直排、临江、跨河建房等现象的发生。


  为整治村庄环境,工作队提出“道路畅通、搭建美观、停摆有序、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的理念和要求,推行环境卫生“段长”、“片长”制,由镇政府主要领导等出任白泥塘村“段长”、“片长”,对重点村组和路段采取分段、分片包干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号召村民集中开展卫生大扫除,打扫村庄、庭院、居室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


  美了环境,乐了村民,改了观念。白泥塘村七组村民殷云斌说:“以前是烂泥地,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到处是垃圾;现在是新修的水泥路,门前修了花坛、种了花草,蚊虫少了,整体环境美了。”


  □实施绿化四大工程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利川市白泥塘村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一期工程)去年12月建成并开门迎客。这一工程融“生态、景观、文化、商业”于一体,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了充满水生态文化的休闲长廊,标志着利川“生态立市、绿色繁荣”迈出新步伐。


  在“三万”活动工作队的帮扶下,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面积1300平方米“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全面建成,11条组级公路全面硬化,6个排灌站得到增容。


  同时,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四大工程,231户农户进行了特色民居改造,148户农户进行了“五改三建”,74户农户实施了“一池三改”,新建花坛147个,种植绿化树294棵,设置垃圾桶43个、垃圾屋3个,新建4000立方米水池缓解了人畜安全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需要。


  按照“一村一品”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思路,目前,全村兴办了烟叶1150亩、优质水稻1000亩、山药120亩、经果林250亩等4个基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57岁的白泥塘村3组村民俞树英说:“在把自家的土地租给种烟大户的同时,又为种烟大户打工,单是打工的收入一年就可以实现1.3万多元,既照顾了家庭,又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收入。”


  今年,白泥塘村将坚持生态优先,提升村庄功能,模拟苏州园林式山水风格,仿制杭州西湖造型,结合民居改造,发展农家乐、乡村游,把白泥塘真正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西湖”,让一个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商业”等功能的旅游特色新村呈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