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哪些顶层设计?

  从党的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经济腾飞这5年间,党和国家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所不同的是,党的十八大赋予了环境保护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层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首次在党的政治报告中单独成篇部署并写入《党章》做出阐述。


  “保护优先”、“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等新理念、新提法以及一系列重大务实的举措,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充分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远见卓识,对增进人民福祉的勇于担当,对赢得未来的高度自信。充分展示了对国际社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大国形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完善,对执政治国理念又一次自觉而十分关键的升华。


  生态文明引领建设“美丽江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生态文明引领建设“美丽江苏”,江苏措施有力,步履坚实,硕果累累。


  以全国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接近全国10%的GDP,这是江苏创造的经济奇迹。骄人成就的背后,江苏也存在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问题: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也成为江苏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


  作为中国经济先行者的江苏,在寻求经济转型江苏模式的同时,正逐步走出一条绿色之路。


  一是始终坚持把环保优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早在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见》,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优化经济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先后颁布实施和修订了通榆河、太湖、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多部环保地方法规和规章,把环境保护规划列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体系中4个基础性规划之一。


  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6个注重”要求、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6项工程之一,把“生态更文明”列入今后5年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把生态环境指标列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指标,并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明确了六大行动和26项具体措施。


  二是始终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通过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江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环境准入、减排倒逼、标准引导等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防止污染转移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把调整结构的战略意图坚决、有力、充分地体现在环境准入上。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积极开展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和企业清洁生产“达标创先”活动。


  三是始终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环节。将节能减排作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进行结构减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电力及非行业脱硫脱硝设施等细化工程减排;督促污水处理厂以及重点企业改造中控系统、规范数据保存,优化管理减排。2012年上半年,江苏已经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84%、2.7%、3.15%;氮氧化物排放量首次由增转减,削减0.63%。


  四是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突出抓好重点流域治理,统筹推进长江、淮河流域、南水北调沿线和近岸海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集中力量整治达标不稳定的断面。以机动车尾气、扬尘和工业废气为治理重点,认真组织实施了800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并在实现县级空气自动监测全覆盖的基础上,13个省辖市均形成PM2.5监测能力,并于2012年10月正式发布17个监测点位的AQI指数。


  五是始终坚持把全社会共建共享作为生态建设的坚实基础。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开展生态文化建设、组织生态文明教育培训,深化生态建设系列创建活动,鼓励指导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努力使生态文明意识扎根社会、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