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悟县环境整治扮靓山乡

宽阔的水泥道路通向家门口,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灯,湾头有标准化公共厕所、分类垃圾池和污水处理设施,湾门前还建有休闲娱乐广场……这是记者在湖北省大悟县城关镇枣棚村看到的景象。


  近年来,大悟县抢抓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和大别山实验区建设机遇,2011年对35个村进行连片整治,重点整治了门前塘堰、生活垃圾、破旧建筑物、柴草乱堆乱放、生活污水和道路硬化等6个方面的问题,使得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大悟县作为革命老区是怎样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记者近日到湖北省大悟县进行了采访。


  强化领导,建立高规格的指挥体系


  大悟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根据湖北省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大悟县农村环境连片示范整治范围涉及5个乡镇35个村,将近一半的乡镇被纳入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中。


  大悟县在采取以劳折资、社会筹资和政府投资3种方式的同时,整合扶贫开发、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目前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已达到5000多万元。同时,成立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环境整治工作。


  在基层,大悟县进一步健全农村环保管理机构,在乡镇一级分片区设立6个乡镇环境监察分局,主要负责农村环境执法监察,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


  狠抓特色,全力打造“二线一区”


  作为著名的“全国乌桕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大悟山革命根据地”,大悟县充分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重点突出“二线一区”,即“大界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线、芳新片区红色旅游线和刘集生态园建设示范区”建设,助推全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出亮点。


  在大悟县大新镇新河村,记者看到,针对农村家家有厕所,80%的家庭牲畜散养的实际,通过推广使用厕所、猪圈、沼气“三位一体”的治污设施,采用一户一池或多户一池联建的方式,将农户粪便和畜禽废物资源化,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节约了能源,美化了家园。


  作为“二线”之一的大界线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线,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了大中型沼气工程,实施生态型、循环型的新型养殖模式。积极推广畜禽养殖小区猪—沼—鱼(菜、稻、果、茶)等循环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针对芳新线红色旅游景点分布较多的现状,将整治示范工作与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引进先进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对旅游景点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饮用水水源进行治理,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红色旅游景点。


  加强机制建设,夯实保障基础


  记者在大悟县城关镇枣棚村看到,道路两旁基本都种植着苗木。大悟县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引导城关镇枣棚村建设100亩标准化有机蔬菜基地,建成蔬菜大棚150个,种植蔬菜品种16个。利用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每年减少化肥施用量20吨。


  走进几家农户院里看到,院里屋内干净、整洁,几乎每家都有沼气池,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用来做饭,沼液和沼渣用来做果树的肥料。这样既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又为村集体每年增收6万元。


  大悟县还积极落实“以奖代补”机制,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中。据悉,大悟县政府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配套县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资金,每年拨付工作经费100万元,不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证。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经过综合整治后的新农村,街道干净整洁,路两旁的树木绿色成荫,白墙蓝瓦的二层小楼掩映其后。枣棚村村民胡桂清自豪地说:“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比城里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