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风情一路一景观

 江苏省姜堰市2010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近日通过省级验收。由江苏省财政厅、环保厅组织的验收考核组近日表示:“姜堰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2010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并在开展连片整治工程项目的同时,联动开展了道路硬化、绿化造林、河道清淤、村容整治、卫生改厕、秸秆综合利用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10年,姜堰市被列为江苏省16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市)之一,姜堰市委、市政府将位于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通榆河上游、新通扬运河两侧沿线的白米、娄庄两镇定为整治示范片区,以此“典型引路,连线带动,全面提升”,推动全市农村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连片整治为契机
  ■与生态市创建结合


  姜堰市以连片整治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将连片整治与创建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镇相结合,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成为全市生态建设进入加速期的助推器。


  为有效推进镇区连片整治,姜堰市组建连片整治讲师团,深入村组田间地头讲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相关知识,倡导新的生活方式,描绘家园蓝图,调动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和改变自己生活环境的创造性,形成合力巩固整治成果。


  围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大幅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的整治目标,姜堰市在投资3600多万元实施两镇垃圾运转体系、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中心等九大工程的基础上,探索多部门联合协作的最佳模式。在资金投入上,强化聚焦效应,由各部门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在治理模式上,强化综合效应,由单一、动态短期向多边、长远长效转变;在管理方式上,强化监管效应,由各部门“单枪匹马”向“联合舰队”齐抓共管转变。


  2010年以来,姜堰市相关部门投入白米、娄庄两镇的涉农资金达6249万元。新增绿化面积80多万平方米;清淤河塘15万方,生态护坡1万多平方米;改厕3400多个。


  □兴建6座污水处理厂
  ■1.3万村民直接受益


  在连片整治工作中,姜堰市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敏感的方面入手,用整治来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姜堰市先后在娄庄镇朱翟村、娄庄村和白米镇野沐村、新华村分别建设一套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日处理规模2680吨。千家万户的生活污水经过管网送到小型污水处理厂,乌黑的污水经过一道道工序后变得清澈透明,经达标后排放。6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兴建,让1.3万多村民直接受益。


  娄庄镇娄庄村21组村民刘维凤说:“我们这个地方原来是个污水塘,老百姓把草、杂物全部倒在沟里,到了夏天,臭得不得了。现在整治后,污水塘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我们还可以来这里散步。”


  白米镇新华村内的马河,由于长期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水质黑臭,怨声载道,群众持续上访。在这次连片整治活动中,白米镇结合马河的环境状况和生态特征,采用组合生态技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构建的氧化塘生态系统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如今,马河一带水清、草绿、花艳,成为沿途一大景观。
  养殖业是白米、娄庄的传统产业,但这项富民产业带来的污染,多年来也让老百姓无可奈何。连片整治活动中,姜堰市在娄庄镇娄东村建设一处年处理4万吨干粪的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加工中心,覆盖娄庄、白米两镇34个村。


  □建设生活垃圾工程
  ■破解垃圾处理难题


  垃圾处理曾经是农村环保的一大难题。姜堰市在白米、娄庄两镇大力实施生活垃圾工程建设,让村庄变得更整洁。门前配垃圾箱、组组建垃圾房、村村配垃圾车,两镇分别新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达50吨的中转站,实施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了“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的处理模式,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0%,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


  “这次环境连片整治,娄庄镇实施了6项重点工程,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整治,解决了长期困扰娄庄镇的生活污水随便排、生活垃圾随便扔、畜禽粪便随便放的难题,使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连片整治给他们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娄庄镇镇长陈希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