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一工业区每天排污6000吨

江门围仔工业区每日将6000吨废水排入西江,环保监管面临诸多困难

环保尴尬

1.环评并非营业前置条件

2.无强制执法权,只能象征性罚款

3.企业频繁“变脸”,重走法律流程耗时长

现场:西江“泾渭分明”

荷塘镇围仔工业区对出的西江边,一个不起眼的排污口不断吐出黑如墨汁的污水,缓缓流出的污水蔓延数十米,黑水与外围淡黄色的西江水泾渭分明。

环保部门曾监测,该出水口的COD(化学需氧量)为300,是国家限值的3倍。荷塘镇环保所负责人容先生表示,围仔工业区的企业有20多家,企业规模在镇内名列前茅。它们都通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暗渠排污。暗渠的出口就是冒出黑水的地方。“我们发现偷排就封堵,但这种暗渠只要在地下破个口,接驳一个管子就可以偷排,很难发现。”

江门市明华电路板厂就是3月份刚刚被查处的一家企业。江门市环监局当时在现场执法时发现,该厂污水池后方的土墙脚下,有一个直径碗口大小的隐蔽管道伸出。虽然厂方百般辩解该排污口已废弃多年,环保执法人员通过检查发现其存在偷排并将其封住。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该排污口仍处于被水泥密封状态。

然而,更多的偷排却仍难以摸清,“管网设置很混乱,目前每天排到这里的废水就有6000吨,一年就差不多200万吨。我们正计划今年内实施排水管改造,把所有暗渠改造成明渠,令偷排难以遁形,经处理的废水统一排放到离这里地势更高的江段。”容先生说。

发自江门

江门荷塘镇围仔工业区每天6000吨废水排入西江,水源地就在下游几公里处,下游饮水安全存在较大环境隐患。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随环保部门人士到该镇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通过“租上租”、频繁变更企业登记等形式躲避、拖延环保执法实施;而地方环保部门缺乏执法强制权,对污染的查处力不从心。

逾两千排污企业,八成无排污证

围仔工业区的境况是荷塘镇污染行业密集的缩影。该镇地处江门、中山、顺德三地的交会点,面积约32平方公里,“插花地”(指穿插分属不同市管辖的地段)较多,受中山灯饰行业和顺德服装加工行业的辐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聚集了一批皮革、线路板、印染洗水、玻璃和五金表面加工等企业。据江门市环保局不完全统计,该镇内共有排污企业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高村工业区、围仔工业区和马胺工业区等。

“中山和顺德那边一赶,企业就把生产需排污的部分都转到我们这里来了,污染企业就是在中山、顺德、江门的这片‘插花地’打游击。”江门市环保局执法人员表示。

当地环保部门透露,荷塘镇2000多家的排污企业中仅有20%申领了排污许可证。除了围仔工业区每日6000吨废水直排入西江外,其余工业区的企业废水排入周边内河涌,也辗转流入西江,“特别是五金表面处理和玻璃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水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排”。

“没有申领排污证,排污的规模没有报批,根本不知道废气、废水的具体量有多少,但排放是超标的,这厂的废气曾测得二氧化硫高达1000多微克/立方米(国标对新建、已有项目限值分别是400、600微克/立方米),超标近一倍。”在荷塘镇东达玻璃厂的炉窑下,江门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