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工艺又遇一道坎

 每次乘坐飞机在厦门机场降落时,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都会习惯性地看看位于航道旁边厦门嵩屿电厂的烟囱。这座电厂始建于1993年,与鼓浪屿隔海相望,烟囱高度与日光岩相当。


  在这样一个敏感的位置,电厂选择采用龙净的电除尘设备,"用得好影响就很好,用得不好,绝对不行。所以,每次飞机降落,我都要从舷窗往外看看。很欣慰的是,每次烟囱里都看不到一点儿烟。"黄炜话语间透着自豪,这里的电除尘器已经高效稳定运行了15年。


  目前,厦门嵩屿电厂的粉尘排放浓度稳定在30毫克/立方米以内,这样的例子同样存在于北京、上海等地。这也说明,电除尘器是可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的。


为什么新标准是个坎?

不是厂家技术达不到要求,而是原来的标准要求松


  目前,社会上仍有一种看法,认为电除尘器很难满足新标准要求。但在排放要求更为严格的欧美国家,电除尘器的使用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而且至今仍是主流。


  对此,菲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主任委员舒英钢说:"对于大部分中国煤种,常规电除尘器完全可以满足3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要求。但是,高比电阻粉尘引起的反电晕、振打引起的二次扬尘及微细粉尘荷电不充分等常规电除尘器固有的技术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这也是面对新标准,电除尘器必须迎接的挑战之一,但这种挑战可通过技术进步使之影响最小化。"


  业内人士指出,社会对电除尘有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原来的排放标准要求不高,加之在电除尘设计上没有留出太多余度,所以现在要大面积找出能高于新标准排放要求的案例是不现实的。


  "不是厂家的技术达不到要求,而是当时的条件限制,电场集尘面积没有做到足够大。"黄炜所说的"条件限制"是指当时的排放标准和投资额,"原来的标准比较松,当时的设计就满足当时的排放要求,但标准提高了,问题就来了。这就像给孩子做衣服,小时候穿着合适,长大了再穿就显得太小了。"


  欧美等国的排放标准比国内还要严格,但电除尘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国际电除尘学会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闫克平告诉记者:"欧洲电除尘项目统计数据表明,他们的设计都比要求的标准要高,留出的余度几乎达到了1倍。比如,意大利威尼斯的一个电厂即使关掉一两个电场,仍然可以达标排放,可见他们设计时预留的空间是充足的。而我们的设计常常追求临界状态,照着标准紧巴巴地设计,面对实际运行中煤种变化、工况变化等问题时,不稳定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国内电厂在电除尘设计上不能留出更多余量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值班)专家陈瑾长期从事火电厂环境工程设计和环评工作,他告诉记者:"电厂在设计审查的时候就有概算要求,要把千瓦造价控制在一个水平内。所以,设计标准被控制到了最低,只要满足当前的要求就行了。"他还指出,基础没打好也会给将来为适应新标准的改造带来困难。


  "在投标的时候,电除尘器是厂家自己选型,所以大家都不想把余度做大,把能砍掉的都砍掉了。这样一来,一旦煤质等方面出现波动就会冒烟。"黄炜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内一些电除尘器做得偏小,原来对电除尘的应用范围、技术条件等认识不足,对一些高比电阻粉尘电除尘器也按常规去做了。"但客观现实自然会把账记在整个电除尘器行业头上,也导致大家对电除尘器产生了信任危机。"


  他说:"要树立一批满足30毫克/立方米标准的典型需要过程,在这之前用户心里是会打问号的,电除尘器行业确实要过这个坎儿。为了适应新标准,我们首先要把产品做好,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黄炜提醒记者,满足3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的电除尘器不是谁都可以做的,"这么高的要求,稍微有一点儿缺陷,粉尘就穿过去了。现在不是有图纸就可以生产,而是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要把关到位,做到很精细。这就像做汽车,一般车谁都可以做,但跑车就不是了。"据他介绍,现在洗牌的过程已经开始,工程正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舒英钢说:"移动电极电除尘、烟气调质等新技术的开发弥补了电除尘器对我国部分煤种和工况的技术缺陷,大大提高了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适用范围,30毫克/立方米的粉尘排放标准并非遥不可及。"据他介绍,由浙江菲达环保自主开发的移动电极电除尘器在包头第一热电厂成功投运,出口粉尘浓度由改造前的200mg/Nm3减小为38mg/Nm3,远小于50mg/Nm3的设计要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