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之难

 “快30年过去,这本书里提到的问题,一点也没有变。”1月下旬,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国刚感叹。

  他手头拿着的书,是199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与环评专家姜凤兰等人出版的《超载的环境———困境与抉择》。这本书提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益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

  近30年前:“我国北方城市大气中降尘和颗粒物浓度100%超标,南方城市50%至60%超标。”2013年初,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坦承:“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全国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达不到二级标准要求。”

  近30年前:“乌鲁木齐市连续16天有弥天的烟雾笼罩在市区上空,在迷蒙的浓雾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像蜗牛在爬,民航班机一次又一次地延期起飞。”“沈阳、鞍山、辽源、抚顺、哈尔滨、北京等地调查表明:飘尘浓度大于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大于0.15毫克/立方米的地区,儿童和居民鼻咽部慢性疾病检出率较轻污染地区增加0.5到1倍左右,个别情况可增加2到3倍。”

  2013年初,据新华社报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长沙—湘潭路段上,13日的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9个小时内,连续发生40多起交通事故;北京、济南、石家庄、南宁等城市各大医院里,呼吸内科、过敏源测试科等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7至8倍。

  “30年来,从某种意义上讲,环保学者‘如果这样下去,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等预言,比预测A股大盘的股评家、预测G D P的经济学家还要准确———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防不胜防,治不胜治。”1994年,作者这样总结道。

  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工作的环保部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解释称“我国大气污染之所以仍然防不胜防,治不胜治,深层次原因在于:一是这两年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大幅加强,能耗增长率虽然低于经济增长率,但绝对量仍在持续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近30年来没有改变,占比仅下降了不到20个百分点,仍然超过70%,是我国绝对主导的能源。二是中国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 2.5等细颗粒物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三是工业污染源问题仍然突出,中国在发电量和钢铁、水泥、焦炭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产量上已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有些的产量已经占全球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