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生活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首要指标

绿家园志愿者、绿色浙江、云南大众流域、横断山研究会等27家中国民间环保机构,就应对灰霾问题发出题为《雾“埋”你我 从我“净”来》倡议书,呼吁公众周六出行不开车,春节少放鞭炮。倡议书并呼吁政府,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城市实际空气污染情况,与市民就雾霾污染建立沟通渠道与交流平台,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呼吁群众自觉保护环境,让低碳生活成为全国城市生态文明首要指标。
  在中国多个地区频发的灰霾天气,成为举国热议的话题。在公众了解了何为PM2.5,有何危害之后,大气污染如何有效治理,备受关注。环保部官员近日公开表态称,欧美等发达国家30-50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打持久战。

  但是,打赢这场持久战,上场的应当是谁?又该如何得胜?

  2013年2月1日,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在京举行主题为“应对灰霾,我们做什么”的媒体、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从环境治理政策、社会学和国际经验的角度,为应对灰霾问题建言。NGO机构也发出自己的倡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认为,当前的灰霾成因应当从地形调整、气候条件和污染条件来分析。他说,北京灰霾,从区域范围看可能是以气象条件为主,当然也有垃圾焚烧和秸秆焚烧。此外,他特别强调了汽车尾气排放在灰霾成因中所占的比重。

  周宏春认为, 灰霾问题,需要三个层次来应对,一是应急层次,二是短期措施,三是长期措施。在应急阶段,最需要的是信息发布。短期措施就是我们少开车。长期措施则是转变增长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种树,绿化,植树造林,生态恢复,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要结合。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宋俊岭研究员认为美国波特兰的经验可供参考。他介绍,波特兰进入城市环道之后,私家车停车费高昂,公共汽车则免费。更重要的是,波特兰城市建设方案,在其决策过程中,包括了当地公众的深度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给出了一个减少私家车的具体方案来解决机动车排放问题。他说,北京交通可以尝试用30万辆公共汽车,加上70万辆出租车来解决。平均时速七、八十公里,“500万台车变成100万台车,怎么会堵车?北京范围内,基本上20分钟都能到了”。

  与会专家和NGO机构一致认为,灰霾问题,只是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个缩影。现阶段问题的解决,非常需要的是来自公众的推动。

  同日,绿家园志愿者、绿色浙江、云南大众流域、横断山研究会等27家中国民间环保机构,就应对灰霾问题发出公开倡议。这份题为《雾“埋”你我 从我“净”来》的倡议书,呼吁公众,周六出行不开车,春节少放鞭炮。

  倡议书并呼吁政府与市民针对雾霾污染的沟通渠道,如定期见面交流会,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建议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市民分析雾霾成因及寻求解决方案。长远而言,减少污染物排放;引导公众适度消费,形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政府官员应以身作则,带头减少“公务车”的使用频率。

  倡议书还呼吁政府,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城市实际空气污染情况。使之与电视天气预报一样,成为一种与市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并确保其污染监测的绝对权威性,及时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则是治理城市雾霾天气不可忽缺的前提。

  倡议书呼吁群众,让低碳生活成为全国城市生态文明首要指标。雾霾天气是一种灾害,严重地危害健康。每一个公众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不治理污染,忽略污染,雾霾就会是人民健康的杀手。所以必须形成一种全民共识,少开一天车,就是为蓝色的天空和清洁的空气做了一份贡献。否则就是多危害一分家人与公众的健康。让低碳环保出行成为生活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