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酸雨 看点在接地

 6月5日,市环保部门公布的《2012年度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让人们感到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各种地表水的水质达标率均保持高位运行,空气优良以上天数达到294天;令人担忧的是,酸雨发生频率达七成多,比上年提高23%。

  2012年度,全社会环保投入达445亿元,占GDP的比重高达3.70%。对照前几年的数据,无论是环保投入绝对值,还是占GDP的比重,均为历年之最。站在这个起点上,我们理应可以期盼更多。

  时下,苏州市防治污染的“污染物减排计划”、“蓝天”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等环境治理计划都在稳步推进中。从企业到家庭,从尾气到废气,这些计划既注重“扬汤止沸”,着眼于工业源、面源、移动源等方面的综合施治;更立足“釜底抽薪”,着眼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重点行业区域布局,搬迁改造重污染企业。从理论上看,这些“复方药”理应标本兼治。但酸雨频率高达七成等负面消息仍在提醒,治理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的计划与措施,还要足够精准和细化,更接地气,更切合苏州环境污染的现实状况。只有“规矩”足够精准和细化,才更有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