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

今年以来,雾霾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各地也在纷纷采取措施,防治雾霾污染。这些措施能否奏效?治理雾霾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时间表?不少人提出种种疑问。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理污染需要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这需要一个过程;措施能够顺利实施,也需要一个过程;措施产生成效,由量变积累到质变,最终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客观规律,既无法规避,也无法超越。

  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也大都经历了较长的过程。英国经过20多年的艰苦整治,耗资20亿英镑,才将泰晤士河变成洁净的城市水道;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经过近70年的治理,才使南加州地区空气质量好转。

  污染容易治理难。雾霾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污染排放的长期累积效应。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付出的代价,环境破坏欠下的新旧账,工业化过程中的生态失衡后果,很大程度上都通过雾霾显现了出来。

  雾霾的背后隐藏着发展方式、产业结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治理雾霾的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我们也不要因为短期内难见效果而无所作为。

  治理雾霾需要一个过程。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去掉“毕其功于一役”的心理,沉下心来,齐心协力,找准病根,瞄准难点,对症下药,逐个击破,早日迎来蓝天白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