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浓度与地域均值大体相当

1月14日,中国气象局在沈阳正式发布《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温室气体公报。公报显示,2011年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大气中的3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年平均浓度分别升至392.2ppm、1861ppb和324.7ppb,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但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平均浓度大体相当。据了解,今后我国温室气体公报发布将形成常态,中国气象局将争取尽早发布2012年度中国温室气体公报。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表示,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在多哈会议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信守减排承诺。《公报》发布有利于我国进一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部分卤代温室气体。其中,卤代温室气体几乎全部由人类活动产生,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清洗剂、灭火剂、溶剂、绝缘材料等。

  《公报》显示,2011年,黑龙江龙凤山、北京上甸子和浙江临安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年平均浓度,均高于青海瓦里关站同期观测值,反映出了观测站及周边地区人类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影响。

  《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大气中部分卤代温室气体如氯氟碳化物等的浓度已开始下降,而六氟化硫和一些氢氯氟碳化物、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浓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青海瓦里关站和北京上甸子站大气中六氟化硫浓度均达观测以来的新高。

  针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的指责,中国气象科学院院长端义宏表示,温室气体寿命很长,能存在几千年乃至上万年,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到目前还留存在大气中,无论是绝对量还是人均量,我国都不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

  目前,我国先后建设了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云南香格里拉、湖北金沙和新疆阿克达拉等7个大气本底站,分别代表了我国几个典型气候、生态和经济区,并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温室气体观测分析系统和标较体系。

  “当然,我国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欧洲、美国、日本均已形成三维立体观测网,而我国目前只有7个观测站。”中国气象科学院大气成分研究所副所长周凌晞说,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亟待进一步加强并规范我国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立体观测网建设,提升资料的融合分析与模式能力,进一步掌握我国各个区域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分布和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