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赚得钱多就“大晒”:“绿色GDP”更科学

很多人理解的GDP的增长和工业有关,但胡文迪却认为,“现在珠三角面临产业转型的问题,要发展经济,不一定就是建立某个陶瓷厂、水泥厂、修马路,不一定就是用工业创造GDP,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同样能创造GDP。”

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绿色GDP考虑了资源耗减、环境损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较传统 GDP更为全面、科学。

胡文迪认为,现在我们追求的是西方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而且是一种赶超型的现代化,因而必然导致“边发展,边污染,边发展,边破坏。”“在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概念中,不应该受西方的现代化目标和模式的影响,尤其不应该制定一个时间表,把届时应达到人均GDP多少的强制性目标放在首位!”

尊重生态伦理需要消费观念的进步

同时,胡文迪也提到,“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但同时消费主义、享受主义的盛行又导致人们的道德理想的缺失,比如,社会上还存在着倒卖、捕杀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现象,就是因为人们的消费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一味追求美味享受所致。”所以,胡文迪强调,尊重生态伦理也是推动广东现代人文精神建设的需要。

不能用经济简单衡量自然保护区的价值

鼎湖山景区管理处主任黄隆生对于以上学者倡导的生态伦理建设十分赞同:“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发展GDP就是发展经济,其实我们绿色GDP的标准更值得关注。具体以肇庆为例,就是发展肇庆的农业和旅游。”他认为,不能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来衡量一个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多年以来,肇庆一直不改变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滥占用保护区水体和陆地,将适度旅游开发定位为生态旅游,确定鼎湖山景区每天最大游客承载量为1.2万人次,不会因经济利益而让游客“多多益善”。

“鼎湖山的品牌价值在于十年二十年后的厚积薄发,这是一个生态品牌,到时候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愈加严重,就会看到作为少有的‘净土’的鼎湖山的价值!”对此,胡文迪表示赞许。

绿道工程:文化与绿色的长廊

在畅游珠三角的同时,既能做到碳排放量为零,又能在欣赏绿色长廊的秀丽风景的同时享受文化熏陶,这不再是梦想。省政府决定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乡的绿道网络系统。近日,胡文迪所在的工作小组经过一年的实践和准备后,在给省委汪洋书记提交的《广东省生态伦理研究院的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议以此次绿道建设为契机,把绿道作为一个生态养成教育的基地”,其重要性已获得汪洋书记的批复。

“政府打造‘有形’绿道的同时,我们配合着打造‘无形’的绿道,也就是精神绿道。”到底什么是绿道呢?胡文迪解释,简单理解绿道就是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绿道可以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政府已经在有形绿道的打造方面投入很大,我们要做的就是相应的绿道文化传播系统工程,要让老百姓知道这个场所。”

在原广东社科院院长张磊的理解里,绿道不仅仅是“绿化的道路”,还应该是一条文化长廊:“不能走汽车,或者基本不走车,不能排碳;当人在其中骑单车或散步时,不但两边种满了花草,而且两边可以添加年轻人喜爱的文化,搞动漫、画廊、品茶,既有文化又有内容,文化是最重要的。”

胡文迪说,接下来他们将联合多个部门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生态伦理教育,首先编写琅琅上口的《绿道三字经》和撰写相关出版物以加大推广。“学生是其中的主力,我们将以华南农业大学的生态学会为依托,建立一个绿道青年志愿者团队,联合各高校的学生一起行动,学生将带动学校、家庭和企业一起建设精神绿道。现在打算让大学生到社区和中小学校里宣传生态伦理。学生在学校接受了生态伦理的教育,反过来回到家后也可以影响家长。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这样可以影响更多家庭参与绿道的旅游和接受生态养成教育,包括亲子游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记者在网上发现,现在广州一些自行车论坛已在热烈讨论待绿道建成,如何组织团队开展自行车低碳之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