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霾艰难前行

名字:北京

  市区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18.6万人

  简介: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度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北京的城市性质定义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将北京未来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2006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当时的18个区县分成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4个功能区。

  以降低pm2.5浓度为重点的首都空气质量保卫战,将在未来成为北京环保工作的重头戏。

  盛夏的北京,酷热难耐。灰蒙蒙的天空似被一层薄雾遮住,让人喘不过气来。

  故宫脚下,护城河边,大梁抽着烟倚在他的车边。此时,相机镜头不是对准了城墙,而是低垂地挂在他的肩膀。

  骑车和摄影是大梁的最爱,骑着价值5位数的进口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用镜头捕捉北京城的喜怒哀乐,是他平时最大的消遣。

  “真是不爱拍了,”大梁喝着矿泉水,“憋屈!北京这天儿现在就这感觉。别说阴天,就是晴天,这空气也是乌涂的。几个爱摄影的哥们总笑我,还拍什么呀,‘漫天都是雾霾,牛头也变狗头’。”

  7月31日,环境保护部公布了6月份及上半年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6月,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为35.6%,京津冀空气质量仍最差。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达标天数比例仅为38.9%。PM2.5平均超标率最大日均值也出现在北京,超标2.8倍!


  最脏六月霾压京城


  早在今年5月,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就显示,北京继1月份之后再次入围空气污染较重的前10个城市。6月的最后一周,重污染空气曾三度侵袭北京。继6月26日、28日后,6月30日北京再遇重污染天,当天上午10时许,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6级严重污染。

  据《人民日报》7月3日报道,中国气象局在前一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6月北京雾霾日数达18天,为最近30年常年同期雾霾日数(3.2天)的近6倍,为近10年同期雾霾日数(6.4天)的近3倍,和2012年同期(12天)相比,也偏多五成。据气候专家介绍,北京今年6月18天的雾霾日数,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同期最多。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的雾霾天,北京大气治理工作又一次引来了公众的关注。

  对于6月发生的几次PM2.5的重污染过程,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的刘欣这样解释,PM2.5重污染受污染排放和高湿、静稳、逆温的气象条件双重影响,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秋冬季节转化期由于气象条件的稳定,加上供暖带来的燃煤污染,造成这一时期发生重污染的几率相对较高。

  刘欣在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工作了整整10年,经历了从奥运会时的蓝天工程,到建国60年大庆空气质量保障,再到PM2.5引发全民争议的全过程。

  除一次污染物外,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反应,二次污染问题更加突出,在人口密集的环首都区域尤为严重。“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物等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有机气溶胶等颗粒态物质,漂浮在大气中,成为造成PM2.5的重要因素。”刘欣说。

  “基于6月这样不利的气象条件,即便是这段时间北京的排放量没有增加,也可能会出现空气重污染。记得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那一年北京大气减排工作做到了极致,但就在7月下旬,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还是引起了空气重污染。”刘欣回忆说。

  有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北京夏天的降雨量比前些年明显增多,虽说降雨可以带走污染物,但是雨前静稳、高湿的气象条件是引起夏季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艰难跑赢污染增量


  首都北京,呈三面环山的簸箕状地形,西南、东南气流容易将周边地区的污染物带到北京;再加上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没有北方频繁的冷空气活动,也没有南方大量的降水冲洗,这种地理和气象条件使得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着实不易。

  然而,对于北京来说,人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才是空气污染频发的根源所在。

  2008年奥运会过后,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基于科研观测的结果,给出了北京PM2.5来源的解析。其中,本地机动车排放占22.2%,燃煤占16.7%,工业污染占16.3%,扬尘污染占15.8%。这些污染来源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4类污染源中,机动车污染、采暖燃煤污染、建筑扬尘等3类排放和市民的生活直接相关,所占的比例仍在不断上升。

  “北京目前有2300多万吨的燃煤,530万辆机动车,两亿平方米的开复工面积。与自然环境相比,人为污染排放无疑是北京大气污染的主因。”刘欣说。

  “很多人觉得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不大,甚至越来越差。要知道,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个人、每辆车排放量即便很少,但乘以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机动车保有量,排放量就可想而知了。污染物排放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大大超过环境承载力。” 刘欣说。

  治理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带来的排放增量所抵消,这是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个难点。

  “随着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规模的扩大,加之传统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更加突出。”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一语道破了北京环境问题的根源。

  “目前我们的机动车还在以每月两万辆的速度增加,这还不包括不用摇号的柴油货运车;人口每年要增加40万~60万,能源消耗也在逐年递增,北京的污染减排工作每年都是艰难跑赢污染增量。”刘欣说。

  同时,来自周边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的不可控因素,对于北京大气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有数据显示,北京PM2.5外来输送占比高达19%,是PM2.5第二大来源。上半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仍然最差,仅有31%天数达标。身处京津冀地区,北京怎能独善其身?


  最严标准最高规格


  7月10日,在北京市四大燃煤电厂之一的京能热电厂,石景山环保局局长李元员带着安全帽,正陪同北京市环保局、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发改委等部门的同志,检查企业减排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用她的话说,石景山这几个燃煤电厂,她来过无数次。一个小时前,她刚在区政府大楼里汇报了上半年污染物减排的基本情况。

  在北京,对于像李元员这样的基层环保局长来说,类似的会议和检查不计其数。

  北京在治理大气这件事上,动作之大,措施之多,算得上是国内城市的翘楚。排污与治污的竞赛在北京一直没有停止。

  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连续16年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措施。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工业排放,先后关停搬迁了包括首钢、北京焦化厂在内的460多家污染企业。

  治理大气污染,减“煤”是关键。多年来,北京一直在压减燃煤以减少大气污染,累计淘汰了4.4万个烧煤茶炉大灶,1.7万台燃煤锅炉完成清洁能源改造。自2001年开始实施核心区平房居民“煤改电”工程。截至2012年底,累计20.8万户核心城区居民实现了“电采暖”,压煤20多万吨,对减少中心城区冬季采暖煤烟型污染、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燃煤电厂全部实施了高效脱硫、脱氮和除尘治理,30座远郊新城集中供热中心替代近千座小型、分散燃煤锅炉。

  针对机动车对PM2.5高达22.2%的贡献,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也是北京大气治理的重中之重,从淘汰更新15.6万辆黄标车和60.1万辆国Ⅰ、国Ⅱ老旧机动车,到出台小客车购车摇号政策,再到在全国率先执行第五阶段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在人们抱怨北京大气污染严重的同时,北京空气中一些污染物浓度实际上大为改观——从1998年到2012年,北京市空气中二氧化硫从120下降到28,二氧化氮从74下降到52,可吸入颗粒物从188下降到109,这3项平均就下降了50%左右。“十二五”以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近10%。这样的成绩在全国也算得上名列前茅。

  可以说,北京对各类排放单位的要求就是“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严的标准来约束污染物的排放。”

  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3年初,北京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王安顺市长担任组长,这是北京环保历史上规格最高的环境保护协调机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