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兰州市曾是全国出名的大气污染严重城市。2012年以来,兰州市按照“冬治燃煤春治沙,狠抓减排强管控”的思路,打响了一场力度空前的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和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近期,环境保护部对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系统深入调研,认为兰州市典型经验和做法值得向全国推广。记者获悉,省环境保护厅日前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全国环保厅局长座谈会议要求。环保厅厅长王建中表示,我省将继续抓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发挥好兰州市的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环境保护及大气污染防治。

  退出全国10大污染城市

  据了解,2012年以来,兰州市实行“24小时”源头管控机制。环保部门在冬季对城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每周对企业用煤量及煤质、污染设施运行情况在报纸、网络上公开;环保、交警和交通部门对车辆实行24小时卡口管制,对超标车辆实行禁行或劝返,对达不到国四排放标准和尾气检测标准的车辆一律不予入户和审验;工信部门牵头对煤炭实行24小时卡口管控,查堵劣质燃煤,专项整治煤炭经营市场。实行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把所有区域按照市、县、乡镇和社区划分为多个大网络,再按照楼院划分为小网格,建立网格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全覆盖”监管。对热电厂采取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措施。2012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采暖期间,通过控制煤炭使用量,让企业夏季吃粗粮(劣质煤)、冬季吃细粮(优质煤)等方式,减少燃煤消耗100万吨。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举措,兰州市三大污染指标大幅下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2012年日均浓度比2011年分别下降14.58%、7.14%和1.45%,比“十一五”末分别下降28.07%、18.75%和13.38%;空气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兰州市2012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比2011年增加28天,特别是在污染最严重的冬季采暖期,优良天数达到95天,达到了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城市的排名大幅提升。在按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74个城市中,兰州市今年前4个月空气质量月排名分别列第39、29、63和18位,退出了全国10大空气污染城市行列。

  为其他城市治污积累经验

  兰州市的做法为全国其他地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积累了五方面的宝贵经验。

  首先,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出台有力措施。兰州市把大气污染防治列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指导实施,职能部门创新机制强化监管,保障了工作有力推进。

  而严格考核问责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关键举措。兰州市大气污染问责考核工作不由环保部门负责,而是由市纪委、组织部门牵头,对各部门负责的任务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运用到绩效考核中,成为推进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得以落实的关键。激励约束机制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兰州市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对污染治理和清洁生产者给予补贴,反之则予以处罚,调动了企业和居民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管控手段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复杂繁重,取得突破必须依靠创新。兰州市将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引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对城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对热电厂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这一系列创新管控手段实施效果明显。

  同时,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做好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污染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实需要群众参与。兰州市通过网格化管理,由城管协调员、环境监督员、民事调解员、物业专管员和社区民警担任网格员,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环境监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