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蓝图亮相 京津冀地区最严格

中国网9月22日讯 灰霾是近年来显著影响中国城市和区域的一种空气污染现象,并在近年愈演愈烈。去冬今春,罕见的连续高强度大气灰霾污染席卷我国,最大一次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处于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区域中心的北京市,整个1月份只有4个晴好天气。

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能穿过鼻腔中的纤毛,直接进入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何驱散灰霾,持续成为近年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而中国政府也在加紧应对。

继去年底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今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之后,9月12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决心和更严厉的措施,向大气污染宣战。

从规划到计划:目标不断提高

为解决近年越来越突出的PM2.5污染问题,2012年底,环保部公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重点区域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要分别下降10%、5%。《规划》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以及15个省会城市在内的共计47个城市。

然而,去冬今春的雾霾大爆发,促使政府进一步承诺实施更严格的措施抑制大气污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法律标准和区域联防等十个方面对大气治理作出要求。

大气“国十条”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的PM2.5治理提出了相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更为严格的消减目标,其中京津冀消减比重最大,要求到2017年PM2.5浓度下降25%。

此外,大气“国十条”还特别强调加强工业大气治理,其中淘汰落后产能是重点,特别对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等提出了具体淘汰目标。政府还郑重承诺到2017年底把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30%以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动计划正是对大气防治十二五规划内容的细化和强化。另外,与国务院此前已对外公布的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相比,此次行动计划包含的目标更加详细,相对应的措施也更加严格。

治理蓝图:京津冀地区最严格

“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这是《行动计划》设定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行动计划》也给出了具体指标: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根据科学论证及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

从PM2.5的治理目标设定来看,以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为例,《规划》与《计划》相差悬殊。根据《规划》,即到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的PM2.5年均浓度要比2010年都下降6%。而《计划》则将其目标大大提高,可能到2017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的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都下降25%。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竟然比半年多前提高了近3倍!

“这些都是非常明确和具体的目标,意味着非常重的任务。”柴发合说,“这代表着政府对公众健康的关注,也是对目前一些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反思。”

中国是个少油多煤的国家,而煤炭大量消费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也是造成采暖季区域灰霾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关键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说。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到2017年,三大区域燃煤锅炉要基本实现天然气替代,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3%,煤炭利用要逐步实现洁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