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订立宏大计划容易,GDP导向是难题

马军坦言"订立宏大的计划容易,恐怕实施很有难度。"马军表示,有些时候的确需要一些强制措施,比如加强相关处罚力度,以法律来约束行为。目前,相关立法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进一步修订,在耽搁了几年之后,目前的进程有所加快。而另外一个就是《环境保护法》也在修订过程中,据马军介绍,修订的二审稿中,写入了一些全新的、更严重的防治措施,"但是立法归立法,执行也是另一个问题。"马军坦言,从诸多方面和诸次的执行中看来,制定政策往往不是难点,最终的问题总是卡在执法不严的环节,GDP导向是一个核心问题。

  综合上述种种,马军再次特别强调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便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参与,协同才能有效推动,并且在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间,要充分运用新的信息化手段,扩大信息披露,让公众知情、监督,我想这个是推动整个,形成一种扭转局势的力量,真正去激发动力。


  民众也可以有所作为


  大气污染问题已然老生常谈,民众对此似乎已经关注疲劳,加之对污染现状的失望,以及长期治污的效果不佳,使得部分民众对即将出台的"计划"也不抱太大希望。对此,马军表示,"民众的这种态度可以理解,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在环保方面做的还不够,很多计划只是写在纸面上,没有得到落实,致使部分民众陷入到一种玩世不恭的情绪中,其实这样非常不利。"

  环保需要全民共同支持和参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民众看到这些计划能够有所推动和落实,让每个人感到,即使作为个人,我也能有所推动。马军举例说,有时候消费者人数有限却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北京曾有一家纺织企业品牌不肯面对自己的污染问题,当时北京四中的几个学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拿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说"我们喜欢你的品牌,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你对供应链的污染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段视频最终发给了企业,企业很受触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在这个品牌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下属数以百计的印染厂进行整改。马军表示,这就是一种撬动的力量!即使是作为一个公民个体,在环境保护面前,也不是无可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