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 » 讨论区 » 分析百问 » 大家讨论一下基质效应的考察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未解决]大家讨论一下基质效应的考察

  [未解决]本主题悬赏 可用分 10  
nanwind_525[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603
精华 1
积分 153
帖子 15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696
专家分 1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1
 

大家讨论一下基质效应的考察

有没有确立的考察方法和标准
顶部
aa_tang[使用道具]
VIP群主



UID 1099
精华 14
积分 5656
帖子 571
信誉分 134
可用分 2764
专家分 170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2-13
状态 离线
2
 

回复 #1 nanwind_525 的帖子

基质效应, 确实是个问题,不过,LZ提出的问题也太大了点吧?做基质效应的考察,跟所分析的对象有很大关系的,比如:生物医药及法医学中的生物组织体液、环境监测中的环境样品、食品安全检测,农兽药残留等,不同样品,基质不一样的。当然,具体到某一个课题项目,无非涉及到前处理方法、方法学考察,看加样回收率怎么样?LC-MS方法的话,质谱响应如何,空白样品,QC样品等等,依次考察。。。。。。

根据自己所做的方向,可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的文献。

以下是偶自己曾经读到过的,供参考

Anal. Chem. 1998, 70, 882-889
Matrix Effect in Quantitative LC/MS/MS Analyses of Biological Fluids: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inasteride in Human Plasma at Picogram Per Milliliter Concentrations
B. K. Matuszewski,* M. L. Constanzer, and C. M. Chavez-Eng

Anal. Chem. 2003, 75, 3019-3030
Strateg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Matrix Effect in Quantitative Bioanalytical Methods Based on HPLC-MS/MS
B. K. Matuszewski, M. L. Constanzer, and C. M. Chavez-Eng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058 (2004) 61–66
Matrix effect in LC-ESI-MS and LC-APCI-MS with off-line and on-line extraction procedures
Sandrine Souverain, Serge Rudaz, Jean-Luc Veuthey

doi:10.1016/j.jasms.2005.07.012
Evaluation of Matrix Effect and Chromatography Efficiency: New Parameters for Validation of Method Development
Eduard Rogatsky and Daniel Stei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067 (2005) 153–160
Operational options to reduce matrix effects in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aqueous environmental samples
Achim Kloepfer, Jos´e Benito Quintana, Thorsten Reemtsma

药物分析杂志Chin J Pharm Anal 2005,25(4)
液相色谱一质谱法在生物样品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基质效应
齐美玲

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2006, 25, 881– 899
MATRIX EFFECTS IN QUANTITATIVE PESTICIDE ANALYSI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M.A. Niessen, P. Manini, and R. Andreoli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123 (2006) 71–81
Tackling matrix effects during development of a liquid chromatographic–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nine basic pharmaceuticals in aqueous environmental samples
Jet C. Van De Steene, Kjell A. Mortier, Willy E. Lambert

Analytica Chimica Acta 567 (2006) 79–86
Matrix interference free determination of perchlorate in urine by ion association–ion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852 (2007) 22–34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reducing matrix effects in LC/MS/MS analyses
Erin Chambers, Diane M. Wagrowski-Diehl, Ziling Lu, Jeffrey R. Mazzeo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157 (2007) 108–114
Matrix effect in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benzoxazinoid derivatives in plant material
M. Villagrasa, M. Guillam´on, E. Eljarrat ∗, D. Barcel´o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187 (2008) 58–66
Matrix effects in pesticide multi-residue analysi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neli Kruve, Allan Kunnapas, Koit Herodes, Ivo Leito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0-8 15:06  专家分  +5   感谢应助,谢谢!
顶部
nanwind_525[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603
精华 1
积分 153
帖子 15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696
专家分 1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3
 
非常感谢
我是做体内药物分析的(如药代动力学)
请教有没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
顶部
lingzi374272[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5069
精华 0
积分 139
帖子 13
信誉分 102
可用分 685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6-29
状态 离线
4
 

曾经看到的

一、基质效应的确认方法
1、
标准曲线测定法
    2组不同的标准曲线,每组包括5条标准曲线,每条标准曲线有从低到高的7个浓度点。即2×5×7=105个样品。2组标准曲线制备方法各不同:第一组,用流动相配制制成含系列浓度待测组分和内标的标准曲线;第二组,5种不同来源的空白生物样品经提取后加入第一组相同系列浓度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制得。
第一组的测定结果(A)可评价色谱系统和检测器的性能和整个系统的重现性。第二组测定结果(B)同第一组测定结果相比,若待测组分响应值得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
ME(%)=B/A×100
此计算出来的是绝对基质效应。相对基质效应通过对不同来源样品间的B值进行比较获得。当ME值等于或接近100时,表明不存在基质效应得影响;当ME值大于100时,表明存在离子增强作用,当ME值小于100时,表明存在离子抑制作用。一般me大于 85% 和小于115% 都无基质效应。
2、
柱后灌注技术
将空白生物样品的提取液和空白溶剂分别进样进行液质分析,同时利用注射泵将含油相同浓度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通过色谱柱与质谱接口之间的三通直接注入到色谱柱的流出液中。如果同空白溶剂的萃取离子图谱比,空白生物样品提取液的萃取离子图谱的响应信号明显减弱或增强,则有基质效应的影响
顶部
troy.tper.lee[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061
精华 8
积分 1436
帖子 135
信誉分 118
可用分 1095
专家分 41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2-11
来自 北京
状态 离线
5
 

这是以前的贴子内容,我再贴过来,看有没有帮助!

绝对回收率:空白基质中定量加入药物经处理后所测得峰面积 / 与基质相同体积水(血浆等我们一般用水代替)处理后加入相同量药物所测得峰面积*100%
提取回收率:空白基质中定量加入药物经处理后所测得峰面积 / 空白基质处理后加入相同量药物所测得峰面积*100%
基质效应:(1-空白基质处理后加入相同量药物所测得峰面积 / 与基质相同体积水(血浆等我们一般用水代替)处理后加入相同量药物所测得峰面积*100%)

上面三者知道其二,也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剩余的:绝对回收率=提取回收率 / (1-基质效应)

相对回收率:测定浓度 / 标矢浓度


基质效应问题一直是我们遇到的大问题,我这方面懂得也不多,建议:
1)最好是优化前处理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基质效应问题。如果是液液萃取,改用提取效率更高的提取剂;如果SPE估计关系不大;如果蛋白沉淀,更高的沉淀或稀释倍数,一般不建议改用无机盐,但得根据实际需要。另外,牵涉灵敏度能否达到的问题。
2)优化色谱条件,一般的基质抑制主要是前沿峰里的混合物质,最好是检测物与前沿峰完全分离。当然了,可以增加一些提高信噪比的物质,这些需根据离子化加合的物质选择。也可以使用梯度洗脱,既可以减少前沿基质,又能提高信噪比。
3)当然了,有些仪器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专门考察一下基质效应所引响的区域,从三通阀处用针泵恒速进样检测物,用液相进样含基质的空白基质处理液,检测会看到基质抑质的倒峰。
4)优化离子源参数,以实际响应的提高为标准。
5)对于内源性基质抑制就很难处理了,要一步步去寻找根源和减少抑制。

我最近遇到内源性物质(估计是代谢物)对自身的影响,很难办,出在头痛中。希望大家多出主意!
顶部
nanwind_525[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603
精华 1
积分 153
帖子 15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696
专家分 1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6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的建议!我主要想问的是FDA或SFDA有无明确规定呢?troy.tper.lee提到的“基质效应:(1-空白基质处理后加入相同量药物所测得峰面积 / 与基质相同体积水(血浆等我们一般用水代替)处理后加入相同量药物所测得峰面积*100%)”比较合理,也是我们现在采用的做法,但不知是否是最好的做法。
顶部
mass[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3
精华 7
积分 1115
帖子 449
信誉分 98
可用分 1611
专家分 19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7-16
状态 离线
7
 

ZT

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是,通过已知分析物浓度的标准样品,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中基质不变,建立一个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固体样品同样有很强的基质效应,对其校正也尤为重要。

  对于复杂的或者未知组分基质的影响,可以采用标准添加法(standard addition method)。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测量和记录样品的响应值。进一步加入少量的标准溶液,再次记录样品的响应值。理想地说来,标准添加应该增加分析物的浓度1.5到3倍,同时几次添加的溶液也应该保持一致。使用的标准样品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小,尽量降低过程中对基质的影响。
顶部
mass[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3
精华 7
积分 1115
帖子 449
信誉分 98
可用分 1611
专家分 19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7-16
状态 离线
8
 

ZT

在LC-MS的基质效应影响的评估中,可以比较实际样品和空白溶剂在Q1 SIM中的响应值。

更加一个实际的方法是将被分析物的纯品加入空白基质和纯溶剂中,比较两者的信噪比。

如果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已知,则可将分析物加入纯溶剂中,使之达到与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一样。

如果样品中分析物浓度未知,或者是纯粹的无分析物的基质无法得到,则可用分析物的同位素内标分别加入到样品和纯溶剂中,比较二者响应差别。

通常基质效应可用抑制系数衡量,绝大部分情况下降低信号响应,抑制系数<1,少数情况下,也能增强响应信号,此时抑制系数>1.



瞬间离子基体效应 moment ion matrix effect 离子的有效淌度受到周围离子的影响,由其周围离子所形成的包围圈,称为离子基体。如果样品组分从进样点到探测点迁移过程中,在某一时间间隔遇上一个不同组成的基体区带,这个离子基体区带就将对样品组分产生影响,使它们的淌度发生瞬时变化,从而选择性地影响溶质的迁移和分离,这就是瞬时离子基体效应。
顶部
mass[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3
精华 7
积分 1115
帖子 449
信誉分 98
可用分 1611
专家分 19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7-16
状态 离线
9
 

ZT

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可能源于待测组分与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成分在雾滴表面离子化过程的竞争 。其竞争结果会显著地降低(离子抑制)或增加(离子增强)目标离子的生成效率及离子强度,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基质效应的评价:

一般是

1)用流动相配制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待测物,并加入内标,测得响应值; 2)空白血浆提取后加入与1)相同浓度的待测物和内标,测响应值
基质效应 ME%=相应值2/相应值1×100%

这样,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基质效应和内标的基质效应均可得到。

如果是有机溶剂提取,则很简单,只要把准备作为1)组进样的溶液加到空白血浆提取吹干后的管子里,振荡离心一下进样就可以了,加入的体积就是复溶时的体积;

如果时蛋白沉淀,则复杂一些。就是待测物和内标的混合物加入相同体积生物样品基质与其对比的基质后测相应值,前者的结果就是2,需把空白血浆按比例加入沉淀剂,离心后取上清加入即可;后者的结果就是1,只把空白血浆换成水再加入沉淀剂即可。

一般基质效应最好做5-6份(当然越多越好,但是考虑到实际操作,5-6份比较现实)不同来源的空白基质,这样可以考查待测物在不同基质中的介质效应情况,如果介质效应在不同浓度,不同基质中基本一致,且不影响样品的测定,则个人认为有基质效应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样品在标准曲线和样品中的基质效应一致,则用其定量也是可以的。如果不一致,则最好避免或者减轻基质效应。

减轻基质效应的方法主要有:改变前处理方法;改善色谱条件(尽量把峰往后推,保留时间靠前,比较容易受基质效应的影响;如果有切换阀,最好把样品峰出峰前一分钟之前的都切换调);改用APCI源(ESI源比较容易受基质效应影响)等。
顶部
mass[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3
精华 7
积分 1115
帖子 449
信誉分 98
可用分 1611
专家分 19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7-16
状态 离线
10
 

转贴

随着质谱的普及,生物样品的定量工作开始普遍使用LC/MS/MS进行。质谱的高选择性决定了其作为检测器与紫外的不同——非待测物可以不被检测,这就使得高通量成为现实。然而,生物样品中的共流出物并非不存在,它对待测物的离子化的影响仍然存在。简单的说,基质效应就是样品中的共流出物对待测物离子化过程的影响,其原理至今未有定论,目前普遍认为是共流出物与待测物在离子化时存在竞争关系导致引起的。分为离子抑制和离子增强两种。顾名思义,就是会对待测物的离子化有增强和抑制的作用,这肯定会影响待测物的准确定量。

评价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做method validation时,分别制备回收率样品和基质效应样品,然后比较二者的峰面积,待测物与内标的分别计算。
ME%=回收率样品峰面积/基质效应样品峰面积*100%
85%-115%之间认为不存在基质效应。

其中低、中、高浓度各6份,回收率样品就按照正常方法制备,基质效应样品就是把待测物和内标以流动相稀释到对应浓度即可。(回收率样品说起来也能说很多,此处不谈)

了解了原理自然就有办法避免基质效应,一句话说来就是调整色谱保留时间。通常来说死时间的基质效应最严重且多为离子抑制,要尽量避免死时间出峰。当然,也不能说避开了死时间就万事大吉。在方法开发阶段,可以做一对回收率样品和基质效应样品在不同色谱条件下考察基质效应。尽量缩短保留时间提高通量,同时避免基质效应。

也看文献说ESI源容易产生基质效应而APCI源较好,这个不太好说,我也用APCI做过基质效应较高的化合物。换源的时间还不如拿来优化色谱条件(个人看法)。

另外,优化样品预处理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离子抑制,当然也不绝对,色谱条件选好了沉淀蛋白也能做一个好方法。

一家之见,欢迎讨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9-4-1 02:03  专家分  +4   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