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冰川退缩4000米是气候变暖导致

 今天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一场题为“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未来”的大地艺术展,在海拔5400米的长江正源冰川——姜古迪如冰川前亮相。作品由青年艺术家艾松创作,环保NGO绿色江河“长江源冰川考察队”队员和当地牧民具体实施。

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介绍,“共同的责任 共同的未来”大地艺术展,占地约800平方米。作品由自然摆放的一百多张婴儿床,上覆各个主权国家的国旗构成。作品寓意,婴儿是世界的未来,也是每一个国家的未来。面对世界气候的变化,冰川的加速消融,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丧失,每一个国家对待地球环境都有着共同的责任,为下一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未来。

杨欣说,绿色江河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的冰川学家合作,对长江正源姜古迪如冰川变化状况进行了长达5年的监测和系列资料收集,结果显示: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近40年最大退缩距离超过1200米;长江源的最大冰川,岗加曲巴冰川的最大退缩距离超过4000米。“2010年是联合国国际生物多样性年,而长江是世界上冰川数量最多的大河,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的加速消融势必会改变长江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呼吁全世界都要关注气候变暖,并采取切实行动积极应对。”

据悉,“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未来”大地艺术展,是“2010长江冰川拯救行动”的组成部分。该活动由中华环保基金会主办,绿色江河承办。

延伸阅读:民间测量方法受质疑

成都商报报道:虽然“绿色江河”的这个项目号称“对长江源冰川关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实地检测”。但在一些冰川学家看来,由于选点单一、人为误差等多方面原因,所得出的结果并不严谨。

除了用标志碑实地监测外,杨欣还想了很多方法来测试冰川的数据:首先是“水文气象法”。杨欣从长江一个水文站、沱沱河水文站搜集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水文信息,试图用径流量减去降水量和蒸发量,最后得出冰川融水的流量。但冰川学家认为,姜古迪如冰川离沱沱河水文站有350公里,这样的距离会有大量的降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无法给出科学的数据。

其次是“照片对比法”。即通过多年前的照片,在相同的拍摄位置,用肉眼找到冰川前段的点位,然后再找到目前冰川前段的点位,用GPS确定两点的经纬度,然后用相应软件计算出实际距离。一些冰川学家则认为,光是通过肉眼确定照片中的距离就会有很大偏差。